京都大學為什麼可以培養出這麼多頂尖人才?看這棟學生宿舍就知道原因

胡川安    2021年03月05日 07:00:00

影響世界甚鉅的諾貝爾獎,有許多得主來自京都大學,然而,是什麼樣的學校風氣讓京都大學可以培養出如此多頂尖的人才呢?



 



相較於東京大學,培養出大量的菁英官僚和管理的實用人才,京都大學更講究對於學習的熱忱和興趣,喜歡深入的研究,尋找問題的答案,可以培養具有創造性的人才和鬼才。



 



最能展現京都大學學生生活自由和自主學習環境的應該算是知名的「吉田寮」。日文中的「寮」指的是宿舍,「吉田寮」是京都大學的學生宿舍之一。相較於一般宿舍都是西式的房間,「吉田寮」全部都是和室。



 



「吉田寮」的管理方式相當特別,讓學生自治。雖然宿舍隸屬於學校,但校方無法干預宿舍的內部事務,包含:誰能入住、收費標準、生活準則和娛樂活動都由宿舍自治,校方無法插手。



 



京都大學的前身是第三高等中學,當時存在的食堂後來併入吉田寮,一八八九年的建築到現在已經超過一百三十年,是京都大學內最老的建築。學生的居住空間建於一九一三年,也超過一百多年,悠久的自治傳統伴隨著吉田寮,除了孕育出知名的學者外,也是學生運動的催生地。



 



日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由美軍託管了一陣子。後來美軍雖然離開了日本,但和日本締結了《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簡稱安保條約)。條約的內容主要是美國與日本共同組成軍事同盟,按照二戰後的日本新憲法,日本沒有自己的軍隊,也沒有對外發動戰爭的權利,美軍會在日本設置軍事基地,保護日本。



 



一九五一年《安保條約》剛簽訂時已經有日本人提出抗議,但是最大的抗爭浪潮出現在一九六○年代。當時二次戰後出生的年輕人剛進入大學,無法接受這種傷害主權的條約,大規模的學生運動在主要的大學都開始發生。六○年代末期學生運動開始極端化,出現了武裝團體。



 



京都大學也是「反安保運動」的核心,當時的主要份子都住在吉田寮,目前還可以看到當時的海報,熱血且激情。然而,也是因為學生運動太過熱情,成為學校的眼中釘,欲除之而後快。京都大學的校方一九七一年開始就想要廢除吉田寮,建設新的宿舍,並且減少學生的自治權。



 



然而,將近五十年的時間,每回只要遇到校方提出「廢寮」,學生都會群起抗議,也就樣僵持著。由於房子年久失修,漏水、蟲害和衛生問題都讓學校有更多的理由進行干涉吉田寮的事務。



 



一九九六年學校開始在附近建設新寮,到二○一五年建設完成。目前還保存著的「東寮」,學生與校方的長期抗爭沒有結束。二○一七年校方停止吉田寮新生的招募,並且希望現在的學生可以搬離,在二○一九年四月對二十名學生提出非法占有的訴訟,還將九名的學生無限期停學。



 



我曾經在吉田寮走過,老舊的宿舍的確有點年久失修,而且昏昏暗暗,整體的居住空間相當髒亂。然而,吉田寮所代表的不只是具有歷史的建築,而是背後的象徵,獨立自主的學習與自由的精神,這是京都大學的核心。如果校方強制要求學生搬遷,是否就喪失了最基本的大學精神呢?



 



吉田寮的故事還沒有結束,我們可以繼續看下去。



 





 



學生似乎是京都常見的風景。現在京都的城市特徵之一就是學生人數和比例都很多。在京都街上經常可以看到學生,酒館和咖啡館中有著學生和老師們的討論,書店的比例也相當高,市民對於外來的學生也相當的寬容。雖然是個千年古都,然而青春學子活潑的學習氣氛,始終讓這個城市維持著活力!



 



*本文摘自《京都歷史迷走,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胡川安



 



生活中的歷史學家,身於何處就書寫何處,喜歡從細節中理解時代、從生活中觀察歷史。在日本、巴黎、美國和加拿大生活過。因為工作的關係,也在中國不同地方旅行。由於興趣龐雜,大學雙修歷史與哲學,研究所於國立臺灣大學雙修考古學與歷史學,後取得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東亞系博士。曾任「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主編、華文朗讀節策展人,目前為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和歷史研究所合聘助理教授。



 



編著十餘本書:著有《和食古早味》、《食光記憶》、《絕對驚艷魁北克》和《東京歷史迷走》,編有《貓狗說的人類文明史》、《重新思考皇帝》、《關鍵年代》和《故事臺灣史》四冊。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