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與東京車站系出同門!台灣六大經典火車站之一「台中車站」

1899 年起臺灣總督府重修西部縱貫線,臺中車站的設置,是來自南部線(臺中到打狗)的通車, 1905 年 5 月 15 日臺中車站正式設立,為第一代車站,北往豐原,南至大肚(王田)開始營業。



 



1908 年 4 月 20 日北部線(臺中到基隆)完工,10 月 24 日縱貫線全線通車,臺灣總督府在臺中公園舉行通車典禮。更奠定臺中車站,為臺灣中部車站之首的地位。



 



臺中車站簡介



路線別:山線



起點距離:基隆起 193.3 公里



設站年月:1905年5月15日



車站等級:特等站



所在縣市:臺中市



過去車站:1917 年完工



過去車站建築:浪漫古典樣式,赤煉瓦辰野風格,鐵路高架後退役



備    註:現在車站建築於2016 年完工;現在車站特色為鐵路高架化類型



 



 



第二代臺中車站與東京車站系出同門



 



辰野金吾設計的「赤煉瓦」建築



 



臺灣每年有許多遊客會去日本東京,卻未必知道東京車站的長相。因為對許多人而言,是搭地下鐵或 JR 線在東京車站內轉車,車站予人的印象只是人潮眾多,四通八達,路線複雜,眼花撩亂,以及月台的鐵道,如此匆匆一瞥而已,車站建築卻無緣一見。



 





東京車站(蘇昭旭提供)


 



其實丸之內口的東京車站,與臺灣的總統府、臺中車站,都是辰野金吾所設計的「赤煉瓦」紅磚建築。東京車站完工於 1914 年 12 月 20 日,但是它經歷 1923 年 9 月 1 日關東大地震的局部損壞,與 1945 年 5 月 25 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空襲破壞,車站兩旁的塔樓,原本為圓形屋頂,也因此被修復成八角狀屋頂。



 



為了恢復東京車站的原貌,日方從 2007 年 5 月開始至 2012 年完工,兩旁的塔樓恢復成原貌。車站中間為大廳,兩旁的塔樓內部,挑高的空間宛若宮殿一般。車站裡有塔樓形狀的郵筒與蓋章處,以及 C62 的蒸汽火車動輪廣場,是遊覽東京時不可不看的重要景點。



 



1917年3月31日新造臺中車站落成啟用迄今,為第二代車站。這一座古典精緻的紅磚建築,為浪漫的古典樣式,辰野風的赤煉瓦(日文たつのしき けんちく)磚造建築,最具代表性者為日本的東京車站。



 



臺中車站用紅磚與灰白色系飾帶相間,以及皇冠一般的塔樓設計,車站正面的雕刻裝飾,為臺灣的水果。臺中車站與舊臺大醫院本部、總統府、臺灣菸酒公賣局、紅樓戲院,並稱臺灣五大辰野風建築。目前該建築經過文化部整修完成,並定為國定古蹟。



 



隨著一戰的爆發,臺灣的貨物出口激增,火車來不及輸運貨物,臺灣爆發「滯貨事件」,1917年滯貨事件的發生地就是在臺中。



 



民間企業抱怨山線的運輸能力有限,形成運輸的瓶頸,於是 1919年海線開工,1922年海線完工通車,取代山線為縱貫線,臺中車站的火車班次減少,一度危及臺中車站的地位。後來臺中仕紳二度去臺灣總督府抗議,從1925年5月10日起改點長途客運恢復走山線,貨運走海線,臺中車站的地位,終於又恢復回來。



 



臺灣光復之後,為提升臺中的運量,進行山線雙軌化工程,1987年6月完成豐原成功間雙軌化,1998年9月山線鐵路雙軌工程完工啟用,以應付日益成長的臺中旅運需求。至今 2020年,臺中車站依然是臺灣中部最重要的車站,與臺北、高雄及花蓮並列特等站。



 



然而,隨著2016年,臺中鐵路高架化完工啟用,該建築已經定為國定古蹟,所以暫時停用並未拆除,目前為閒置空間。新的臺中車站為最大型的高架客運站,為第三代車站,也是臺鐵目前屋頂最高的車站。



 



 



*本文摘自《臺鐵風華.百年一瞬天下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蘇昭旭



 



臺灣鐵道研究者,是目前華人鐵道領域著作最多的學者。1997年起發表鐵道畫作與鐵道圖書,2001年創辦鐵道旅行雜誌,2004年該雜誌結束(期間總共出版12期),繼續製作中文的鐵道工具書,範圍包含臺灣鐵道與國際鐵道的領域。其個人部落格與圖書序中宣示其著書理念:知識的效用在於助人,以建立中文鐵道工具書為終身職志,讓鐵道知識普及化,落實到「科普教育」。至2020年10月為止,圖書著作共有49冊。



 



魚夫



 



漫畫家、作家,發願用十年的時間將臺灣文明和飲食文化畫出來。



 



王曉晴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畢,曾任電視台專題報導記者、《天下》雜誌集團《Cheers》雜誌資深記者,現為自由撰稿人,主編過十餘本企業、公益基金會、研究或教育機構刊物,並為各大新聞媒體集團特約記者。



 



姚淑儀



 



南北奔波的文字工作者。從小熱愛聽故事,寫故事,讀故事,而人物採訪與寫作串連三者,令人沉迷其中,樂此不疲。自由接案超過10年,人物寫作超越百篇,一篇一則生命故事,篇篇都是故事迷的療癒處方。



 



王盈雅



 



20年採訪編輯經驗,經手完成數十本刊物。曾任直播節目製作人,曾出版過日翻中生活實用書籍7本與個人著作,目前是獨立接案的文字工作者。



 



陳玉鳳



 



國立清華大學外語系畢業,資深文字工作者,曾任職於媒體。合著著作包括《創新x淬鍊:38件成功個案》、《成大事:改變世界的88個微行動》、《浪漫臺三線款款行系列叢書》、《關鍵影響力:金牌企業成功學》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