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名妓寇白門以一首詩嫁入官門 最後靠賣身買回保國公朱國弼一條命

周濱    2021年04月11日 09:00:00

風塵美人多不幸,最不幸的是從雲端跌到塵埃裡。就像寇白門的一生。



 



她在能詩善畫的秦淮八豔中不算最出名的,但她的身世比別人還要複雜——其他名妓都是幼年被拐賣,只有她出生在世代為娼的人家。在南京的鈔庫街,紅粉寇家在晚明的名氣很大,跟街上另一頭的名妓李香君的「媚香樓」互為風景,吸引了很多來看秦淮風月的人。



 



鈔庫街在什麼地方呢?它位於南京夫子廟秦淮河南岸,東北起文德橋,西南至武定橋,在明代是國家金庫——寶鈔庫的所在(明朝錢幣為「大明通行寶鈔」),所以因此得街名。此外,由於南京是明清兩代江南鄉試的舉辦地,有大大小小的貢院分布,在鈔庫街上也有試館,所以這裡的人流量一直不小。



 



曾經熱衷出入青樓的作家吳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中寫秦淮風月時,繪聲繪色:「那秦淮河到了有月色的時候,越是夜色已深,更有那細吹細唱的船來。淒清委婉,動人心魄。



 



兩邊河房裡住家的女郎,穿了輕紗衣服,頭上簪了茉莉花。一齊捲起湘簾,憑欄靜聽。所以燈船鼓聲一響,兩邊捲簾開窗。河道裡焚的龍涎,沉、速香霧一齊噴出來,和河裡月色燈光合成一片。望著如聞仙人,瑤宮仙女。」



 



話說明朝一開國,朱元璋曾在南京大肆建青樓,他的本意是希望有錢的民間人士去消費,增加國家的稅收,結果去的主要是官員們。



 



朱元璋一生氣,就撤掉了許多官辦的青樓,但是私營的風月場所卻此起彼伏地冒出來了,成為南京的一面招牌。別說其他人,就是朱元璋身邊功臣的子孫們,也經常在風月裡流連忘返,反而對國事漠不關心。



 



這其中,就有第八代大明保國公朱國弼(明朝有公、侯、伯三等爵專授功臣和外戚,三等爵一般世襲,明朝第一代保國公是宣平武莊王朱永),他在崇禎年間秦淮河畔的熱鬧中,登場了。



 



明崇禎十五年(西元一六四二年)秋天的一個夜晚,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來到南京鈔庫街寇家樓下,肅穆站立。這時,足足有五千名士兵手執紅燈籠排隊站著,從南京武定橋一直到保國公朱府門口,一路吹吹打打,嗩吶盈天,場面極度壯觀。



 



路過的人都覺得好奇,這是在幹什麼呢?很快,答案揭曉了——從寇家抬出了一頂重彩八抬大轎,在五千士兵的護送下威風凜凜地直奔朱府。原來是這裡最美的姑娘、年方十八歲的寇白門,嫁給了年輕的保國公朱國弼為妾。



 



這場婚禮的排場,完全不似一個青樓女子要從良,倒像是一個官府人家的小姐出閣,成為當時南京最大、最隆重的一場婚禮。而這場婚禮的情景,深深烙印在當事人寇白門的心裡,讓她直到多年後還會撿起這些片段,來安慰自己殘缺的生活。



 



 



眉淡衫輕春思亂。不怪無情,反受多情絆。怕上層樓凝望眼,落花飛絮終朝見。



釵鳳暗敲雙股斷。劃損雕蘭,一一相思遍。香裊獸爐空作篆,茶麻開謝閒庭院。《蝶戀花》



 



這是寇白門的《蝶戀花》詞,也正是這首詞,把朱國弼推到了她的面前。他是個情場老手,卻喜歡青澀的姑娘,雖然家裡有的是姬妾,但面對能歌善舞又會詩詞的寇白門,還是動了心。而對家裡姊妹都是青樓女的寇白門來說,嫁給保國公就等於有了一個永遠的靠山,再不用靠出賣色相為老年攢生活費了。



 



對寇白門的美,明末清初的作家余懷說過:「白門娟娟靜美,跌宕風流,能度曲,善畫蘭,相知拈韻,能吟詩,然滑易不能竟學。」原來她的身上有一種青樓中人罕見的真誠坦率,是別人怎麼都學不來的。而她沒有一絲一毫的圓滑,這也正是她的魅力所在。



 



這種魅力讓錢謙益也寫她:「寇家姊妹總芳菲,十八年來花信違。今日秦淮恐相值,防他紅淚一沾衣。」看看,即使有同樣出身名妓的夫人,男人對世間美色,還是看得清清楚楚的。



 



不過這時候的寇白門無暇顧及這些,她在朱府當著得寵的新人,只要微笑就能得到一切,讓姊妹們羨慕不已。這種日子持續了兩年,一直到崇禎十七年的那個春天。



 



這一年的四月,已經建立「大順」政權的農民起義軍首領李自成攻進北京,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在煤山自縊,年僅三十四歲。崇禎在臨死前穿著充滿補丁的龍袍,極度失望地在遺書裡說:「朕涼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之誤朕。」他的話翻譯過來就是:你們這些世受皇恩的大臣,到我需要你們的時候卻一個人也不來了,都是你們害了我啊!



 



他說的也有一定道理,畢竟李自成在打開皇家國庫的那一刻,是真正地震驚了:整個大明國庫居然只剩下不到四千兩銀子,錢都去哪了?還不是在腐化墮落的大臣和藩王公爵們的私人口袋裡。崇禎臨死前要用軍隊打仗,沒有錢便向大臣們借錢,這些人居然就是厚著臉皮不給。



 



到崇禎皇帝死後,他們哭天喊地在南京建立起弘光政權,擁立了比崇禎能力更不行的福王朱由崧當皇帝。這時候的朱國弼因為參與了擁立福王登基,成為弘光政權的功臣。



 



可是計畫趕不上變化。這些人還在花天酒地,清軍部隊就定中原,下江浙,一路殺了過來。就在這一年的六月,清廷頒布「剃髮令」,詔書高懸在江南,聲稱「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凡不隨者,殺無赦」。



 



這引起了素來被認為柔弱的江南人的集體反抗,許多讀書人家的子弟棄筆從戎,投入了抗清鬥爭,卻終因缺乏軍事素養而失敗。



 



清軍由此開啟了屠城模式:嘉定三屠、揚州十日、屠嘉興、屠江陰……所到之處,血流成河。當兵部尚書史可法在揚州倒下時,弘光政權已經沒有了敢打仗的大臣,清軍就這樣殺到了南京。西元一六四五年的五月,大雨滂沱,整個弘光朝廷的三十多名重臣集體投降。保國公朱國弼跪倒在清軍統帥多鐸經過的路上,差點被馬蹄踩到。



 



這些降臣到了北京,發現日子並不好過,朱國弼一家更是直接被軟禁了起來。他想來想去,決定把所有的姬妾賣了換錢,來贖他自己的性命。



 



名妓寇白門在首批被賣的名單上。她這時候終於清醒了,知道眼前這個曾經用豪華婚禮讓她感動的保國公本來就是一個沒有擔當的男人,他的排場、他的闊氣、他的愛慕和欣賞,全部都是假的,他心裡也沒有別人的死活,只有自己。



 



但是青樓女子,什麼場面沒見過,寇白門止住了他的驚慌,只說:「若賣妾所得不過數百金;若使妾南歸,一月之間當得萬金以報公。」



 



從前爬得有多高,之後摔下來就有多沉重。被無情拋棄的寇白門,終於明白了這個道理。於是她騎著一匹白馬,帶著陪嫁的丫頭,黯淡地回到了南京。



 



她也說到做到,只用了幾個月時間,就籌到白銀萬兩,為困境中的朱國弼買回了一條命──而這些都是她的賣身錢。朱國弼脫身之後,還想用舊情留下寇白門,這時重操舊業的秦淮名妓冷笑著說:「當年你用銀子贖我出青樓,如今我也用銀子把你贖回來了,我們互不相欠。」她留下一首詩就離開了:



 



烽火狼煙,河山半壁殘,秦淮十里風流散。青樓黯,何須嘆?



正是男兒馳騁時,羨煞紅顏!飲馬大江邊,請君聽陣陣,琵琶輕彈。



 



 



*本文摘自《美人詩裡的中國史晶冠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周濱



 



作家,茶文化學者,傳統文化研究者,原《中華合作時報.茶周刊》首席記者,共青團中央和行業新聞獎獲得者。



 



出版有《中國白茶:一部泡在世界史中的香味傳奇》,為圖書《全國百佳茶館經營指南》編委。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