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塊跟黃金白玉等價!中國古代都用哪些方法消暑?

趙牧野     2021年05月03日 07:00:00

古人沒有空調,夏天的酷熱成為讓古人頗為費心的事情。為了應對酷暑,早在兩周時期,人們就開始開鑿冰窖,將冬天的河冰切成大塊存在冰窖裡,夏天再拿出來用於解暑和保存食物。



 



唐朝天寶年間,有一個叫王鉷的御史大夫應對酷暑很有辦法。他家的一個宅院內有個叫自雨亭的建築,引水到房簷上,然後順著房簷飛流而下,形成一個小瀑布。夏天時,這裡因為流水隔絕熱浪,亭內涼爽得好似秋天。



 



據記載,楊貴妃一族的子弟,每到夏季的三伏天,就從冰窖中取出大塊的冰塊,讓工匠把冰塊雕琢成山的形狀,在宴會席間圍一圈這樣的大冰山。儘管在座的賓客已經喝到快醉的程度,卻沒有酒酣耳熱的現象,反而各個凍得臉色煞白。更有些人在席間因為覺得太冷,乾脆披上了錦緞棉襖取暖,楊貴妃一族當時就能奢侈到這個程度。



 



唐朝時長安城冰窖有一些儲備冰塊,到了夏天時,這些冰幾乎與黃金白玉等價,非常金貴。據說白居易因為寫詩而名聲大振,連普通老百姓都知道,所以但凡他要用冰雪降暑,就直接論筐抬走,不用給錢,每天都這樣。



 



古時有一本記錄奇聞異事的集子《雲仙雜記》,相傳有個叫嵇昌的人,有一個奇異的盆子,名叫「採星盆」,夏天用它來冰鎮鮮果,製冷效果加倍,非常神奇。還有個叫霍仙鳴的人在龍門建了一座別墅,將山上雪水透過坎兒井的方式引過來,在屋裡打了七個坎兒井,井口用透雕的木格蓋上。夏天時在屋裡坐著,從七個井口彌散出雪山上水的涼意,讓人一點都感覺不到炎熱。



 



除了這些野史奇聞,古人為了抗暑,居然發明出電風扇的「雛形」──  風輪。它的樣子很像一臺紡車,只不過比紡車高一倍。中間有一個轉軸,轉輪四面插上五、六片木板扇葉。然後讓人用中間的手柄搖動風輪車,立刻滿屋涼風,熱氣消散,風力大到不能對著人直吹。《三才圖會》有個與這個類似的兵器構件繪圖,戰鬥時,尤其是發現敵方挖的地道時,就用這個東西把生石灰粉吹進地道裡。



 



*本文摘自《古今四季都有喵​​​,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趙牧野/文



自由撰稿人,科普作者。



 



出版有《一條線看懂人類美食》等書。



 



孫燕子/圖



深圳插畫協會會員,視覺中國簽約插畫師,榮寶齋獨家簽約藝術家。



 



代表作《喵言深林》獲得2016年「東+西」國際插畫藝術大展優秀獎,2018年獲得「第六屆全國插畫藝術雙年展」專業組優異獎。



 



2018年獲得「北京國際設計週--遇見插畫獎」優秀獎。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