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的概念最早出現在 1921 年!這種「萬能工人」的發明是否會導致人類毀滅?

丹尼斯‧古斯萊本    2021年05月07日 21:00:00

其名其實比其物還早出現:「機器人」(robot)一詞最早出現在一九二一年的一齣戲中。當時已經有人在擔心它會不會反抗人類……



 



在機器人出現之前,就有所謂的「自動裝置」;如果古羅馬作家奧盧斯.格利烏斯(Aulu-Gelle)說的沒錯,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紀的古希臘。



 





 



他在著作《阿提卡之夜》第十卷中,回憶起他林敦的阿爾庫塔斯(Archytas de Tarente)的鴿子,那是一隻由其好友柏拉圖製作的木製小鳥,能「藉由祕密封在氣囊的氣體驅動」而起飛,原理應該就像今日的氣球一樣,一鬆開封口就到處亂衝。



 



一個世紀後,拜占庭的費隆與克特西比烏斯也提到類似的東西,然後亞歷山卓的希羅在公元一世紀寫的《自動人形》中也有同樣的想法。不管是中世紀還是近代,這個裝置依然沒有過時:《法蘭克王家年代記》裡提到,巴格達的哈里發,哈倫.拉希德(Haroun al-Rachid)曾在公元八○七年獻給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一件自動裝置……當然我們不能漏掉文藝復興時期的李奧納多.達文西、啟蒙時代的雅克.德.沃康松(Jacques Vaucanson)等人的發明。



 





 



雖然看起來很新奇,但這些自動裝置有同樣的缺陷:單純用齒輪驅動,所以只能重複做同樣的事。至於機器人就不一樣了:「機器人」一詞首次出現,是在捷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Karel Capek)筆下的《羅梭的萬能工人》(Rossumovi Univerzální Roboti),這部科幻舞台劇於一九二一年在布拉格首演。



 



作家想像中的機器人(robot這個字是從斯拉夫語的「rabota」聯想而來,這字的本意為「勞役」;目前波蘭等地仍沿用「robotnik」一詞代表工人),跟只能重複同樣動作的自動裝置不同,它們具有基本智能,可以執行多種任務。但這種機器人當時只存在於這位多產作家的腦海中:在舞台上,當然是由真人扮演。



 



儘管如此,一九二一年的確算是機器人歷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而二十年後又有一座,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在作品《騙子!》(Menteur !)中定義了機器人三定律: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二、除非違背第一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三、除非違背第一或第二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不過必須注意一件事,卡雷爾.恰佩克當年寫下「萬能工人公司」的機器人起義情節時,已經在裡頭埋了一絲隱憂:它們的反抗導致人類徹底毀滅。隨著機器人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相關賣座電影的推波助瀾,這種憂慮從未消失……



 



 



*本文摘自《原來XX是這樣被發明的:地球上130項從遠古到現代的驚人發明臺灣商務出版。





 



【作者簡介】



 



丹尼斯‧古斯萊本(Denis Guthleben)



 



他是一位科學史專家,對於昔日重大發明的起源尤感興趣。除了出版過多本科學史相關著作外,也在法國國家等研究中心擔任歷史委員會科學專員。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