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在家增進親子情感!父母的陪伴有助小孩的人生發展

黑幼龍    2021年05月25日 21:00:00

正向心理學大師說:幸福是有層次的



 



回歸到教養小孩領域,父母費盡心思培育小孩,最終目標也是希望他將來能更幸福。要是除了學業之外,也能了解到這方面的重要,該有多好。



 



除了哈佛的調研報告結果,記得我們前面提到的馬汀.塞利格曼教授嗎?這位正向心理學大師提到,幸福快樂的生活狀況是有層次的。



 



塞利格曼教授認為,第一個層次的幸福較表面,感覺也較快消失。



 



舉例來說,就像是吃一球香草冰淇淋,第一口真是又甜又香,但味道會漸漸淡薄,吃完後那種快感不久就消失了。或是看完一場喜劇,大笑了幾小時,也是很快就過去了。充其量,這種幸福感只能說是開心而已。



 



第二層次的幸福快樂,是找到一種全心投入的嗜好或工作。



 



例如,爬山、下棋或繪畫,一種需要付出、需要努力後才能有的幸福感。塞利格曼教授的舉例令人印象深刻,他說,有個年輕人自二十歲就開始在證券公司工作,到了二十五歲時已經是個百萬富翁。



 



但這個年輕人每當走進證券公司工作,就會進入忘我境界。對他而言,此時此刻時間是停止的,工作已經不是上班了,更不是賺錢,他已經全然的浸淫其中了。



 



更深一層次的幸福感,則是活出更有價值、更慷慨、更有正面影響的生活。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像德蕾莎修女那樣的犧牲奉獻,但還是大有可為。例如,想一位你很感激,對你有重大影響的人,若是沒有對方,你可能就沒有今天的成就,把他對你的影響和幫助寫下來,然後約一個時間到他家拜訪,把自己寫下的心聲說給他聽。說完之後,你的幸福感會直上雲霄。



 



所以,我們幫助孩子念最好的學校,是希望他們將來更幸福。



 



如果可以,我們幫助孩子投入一種良好嗜好,幫助他學會關懷他人,感激他人,他們會更幸福。



 





 



父母越包容,孩子越有責任感



 



如果你問我,活了這麼一大把年紀,一定認識很多父母,最佩服什麼樣的父母?



 



我會說:我最佩服有包容力的父母。



 



他們真了不起,也真不容易。



 



若是孩子對你說,他不想念大學,你會怎麼回答?



 



如果你是位醫師,很希望學業成績相當好的兒子能繼承事業,但他卻對哲學感興趣,你會怎麼辦?



 



我還遇過一位媽媽含著淚怨嘆,她那小四的兒子太會下圍棋了,好像是業餘五段的棋力。但她還是擔心兒子的前途,以後該怎麼辦?



 





 



你是哪種類型的父母?



 



父母也可以分成好幾種類型:有一種舍監型的父母,一天到晚要求孩子幾點上床、幾點起床,幾點吃飯、幾點做功課。有一位媽媽承認,她還會盯著孩子的刷牙時間,看有沒有滿三分鐘。



 



有些父母屬於將軍型,常常發號施令,嚴厲無比,常常大聲吼叫,孩子看了就怕。



 



我想我們這一代很多人當年的父母,就是將軍型的。他們很多都是好人,都很愛孩子,也都認為嚴格管教是為孩子好。但真是如此嗎?



 



還有導師型的父母,常常會跟孩子談大道理,諄諄教誨。但是孩子,特別是青少年階段的孩子,聽進去了沒?或者信服程度如何?那就得而知了。



 



我最欣賞的父母──園丁型



 



我最欣賞的是園丁型的父母,他們會認真的播種、澆水、施肥。有時要幫花澆灑些農藥,清除病蟲害,然後靜待開花。



 



好園丁不會揠苗助長,因為每一種花綻放的時間不一樣;好園丁不會硬將康乃馨種成玫瑰花(也不可能)。



 



更重要的是,每一種花都有它的顏色、成長期,不同的花需要不同的培植方法,有的花需要很多水分,有的花需要的是日光……養小孩也一樣,甚至可能比養花還要複雜且多樣。



 



天底下沒有一樣的兩個人,即使是雙胞胎,每個人的個性、興趣、特長、甚至價值觀都不盡相同。再者,孩子成長過程的速度也不一樣,因此,用同樣的方式管教或要求,真的是兩敗俱傷。



 



反過來說,能包容自己孩子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父母,才是有福的,相對那真的需要很大的功力。



 



有包容力的父母不會要求孩子成為自己的副本。他們不會拿自己孩子去跟別人比較。也不會問哥哥、弟弟能做到,為什麼你不能?他們更不會一天到晚緊迫盯人。



 





 



兒子想進演藝圈,我沒阻止



 



其實,我也有過類似經驗,那就是我的小兒子黑立行,他進了史丹佛大學後很想選戲劇系,我沒有說不,接著奇妙的事情發生了。



 



他幾經掙扎,到了三年級時,自己選擇了機械系。但他的明星夢並沒有消失,畢業後就到處想辦法進入演藝圈。我真的一點也沒阻止他。經過一年走投無路的際遇,最後還是帶著一份責任感,回去念機械研究所。



 



其實,父母越有包容力,孩子的責任感就越強。孩子成人後,也會更尊重別人,更包容周邊各式各樣的人,因而更受歡迎,他自己也更健全、喜樂。



 



青春期孩子最需要你的包容



 



談到這裡,你可能會問我,要如何培養這種包容力?



 



我的回答是,包容力多半是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最需要,這段時期與他們互動越多,互相了解的機會也就越多。



 



例如:與他一起看電影、讀同一本書,然後分享彼此的心得。或一起去聽場演講,回家後問他幾個問題,討論一下觀點。當然,這時最重要的是,不要急著批判,要做一位積極的聆聽者。



 



最後,我知道我這樣說你不會怪我,那就是,當你覺得需要幫助時,來找卡內基。



 



我們除了有青少年班外,還有「慢養父母班」的課程。你一定同意父母也需要成長,需要學習。



 



讓我們一起成長。



 





 



*本文摘自《不管孩子,比管孩子還難!》,發光體出版。



 





 



【作者簡介】





黑幼龍



 



中文卡內基訓練創辦人,現任卡內基訓練台灣地區負責人、光啟社董事長,台灣400年來最有影響力的200人之一,長期致力推廣親子「慢養」教育理念。



 



自1987年引進全球知名的訓練課程「卡內基訓練」,幫助企業發揮人力資源潛能,增強企業競爭力,開啟人才培訓的風氣。至今在台灣畢業學員超過40萬人,連續29年創下全球營運績效第一名紀錄,並領先全球,開創卡內基訓練「青少年班」、「慢養父母班」、「總經理班」。



 



著有《養出好孩子,非慢不可》、《走出一條不平凡的領導之路》、《好想與努力的你分享》、《黑幼龍與你談心》、《破局而出》、《贏在影響力》、《黑暗中總有光》等二十餘本著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