辮髮、鴉片、纏足三大陋習難除!主因竟是被當成抗日籌碼

李光欣    2021年05月28日 21:00:00

1895 年臺灣割讓日本,劉永福鼓吹民眾起來抗日的理由之一是:日本人來臺後,將會「第一條斷辮髮,第二條禁鴉片,第三條解纏足」。辮髮、鴉片和纏足竟被劉永福拿來當作象徵臺灣固有風俗,不容侵犯,企圖製造民眾危機感,進而產生同仇敵愾的意識。



 





 



日本殖民政府當然也了解這點,所以日本人雖然自認為肩負著「文明 教化」的任務來治理臺灣,也把辮髮、鴉片和纏足視為臺灣三大陋習,但為了避免引發反抗,在治臺初期,對於改造舊習俗非常小心謹慎,例如曾 有總督府官員建議立法強制剪辮改服,以免有損日本的體面,但總督乃木希典非但不敢這樣做,還通令地方官員不得強迫民眾剪辮子。



 



日治最初期,只有極少數的臺灣人剪辮,他們倒不一定是同化於日本,而是曾去過日本或其他國家,接觸過現代文化,認為應該順應時代潮流,例如 1896 年,大稻埕富商李春生應樺山資紀邀請,前往日本訪問時 就剪掉了辮子。



 



1900 年 2 月,《臺灣日日新報》刊出〈辮髮與纏足〉一文。隔月,黃玉階等人成立「天然足會」,開始了臺灣女性的放足運動,但卻沒有同時出現男性的剪辮運動,因為剪辮還涉及到了國族認同,困難度可想而知。



 





 



當時,主要是透過成立「天然足會」這類民間團體、報紙及學校來進 行宣傳,但成效有限。直到 1911 年中國爆發辛亥革命,滿清政府被推翻,辮髮的國族和文化認同消失,加上當時日本已治臺將近 20 年,不再有武 裝抗日,臺灣總督府這才決定採取較具強制性的做法,盡快讓辮髮和纏足等妨礙「同化」的舊俗消失。



 



至於鴉片問題,日本當局的做法是,嚴禁日本人吸食,但臺灣人不在此限,同時實行鴉片專賣,以彌補財政短缺。在財政考量下,日本當局決定採取所謂「漸禁」策略。



 



但相較於民間,官方對於禁煙態度並不積極,甚至還反向操作。1930 年,連橫(字雅堂,前副總統連戰的祖父)收了日本當局 500 日圓巨額稿費,寫了一篇〈鴉片有益論〉,刊登在報紙上。一時間輿論譁然。連橫因此受到林獻堂等臺灣仕紳鄙夷、排斥,最後只好舉家遷居中國。



 





 



臺灣鴉片的禁絕,得歸功於來自國際的壓力(第一次大戰後,國際聯盟成立,規定會員國必須定期報告鴉片製造、分配、消費等情況,各國顧及形象,無不大力取締鴉片),以及臺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的研究, 及推廣「漸禁斷療法」,效果很好,鴉片成癮者紛紛上門尋求治療。



 



 



*本文摘自《手繪圖解.台灣史:寶島古今全知道!在地人不可不知、外國人值得一讀,閱讀百則關鍵大事,快速掌握台灣歷史來龍去脈,原來台灣是這麼回事!西北國際出版。



 





 



【作者簡介】



 



李光欣



 



淡江大學歷史系畢業,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畢業。曾任平面媒體記者、出版社編輯,現為自由作家。曾獲第二十八屆金鼎獎專題報導獎。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