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跟著名廚江振誠走訪天涯!TLC《當代料理》7/20 首播 探尋極地傳奇美食與千年生活智慧

Yuan Chang    2021年07月18日 13:00:00

品嘗美食是人生至樂,你可曾想過餐桌上的道道佳餚,背後有著哪些不為人知的過去與故事?而最優質的食材往往須以最貼近自然的方式孕育或取得?



 



TLC 旅遊生活頻道《當代料理 Food in Our Time》,跟著國際名廚江振誠造訪世界各國,尋訪關於食物與文化的故事,並以其充滿人文關懷與遠見的觀點,闡述不同主題的想法與思維。



 



節目之中,江振誠將造訪俄羅斯奧伊密亞康、日本北海道與中國河北保定市,一探當地居民如何在嚴苛的自然環境、曾經失落的文化傳承與違反自然的耕作方式之中,找回尊重自然、與自然和平共處的生活智慧。



 





 





77 歲的烹飪教師熊谷加音,透過多次嘗試成功複製出用北海道海藻做成的樣似愛奴點心昆布糰。(TLC 旅遊生活頻道提供)


 



 



寒冷極點奧伊密亞康品嘗凍魚生肝



 



位於俄羅斯薩哈共和國的奧伊密亞康比北極圈還要寒冷,1933 年曾測得攝氏零下 67.7 度的低溫,因而有寒冷極點之稱。江振誠在世代居住於當地的雅庫人帶領下,在酷寒中挑戰冰上釣魚。由於溪水在極端低溫中也不會完全結冰,魚群會聚集在流速較慢的冰面下進食,雅庫人挖洞、布網之後開始觀察並等待。



 





奧伊密亞康被稱為寒冷極點,甚至比北極圈還要寒冷。(TLC 旅遊生活頻道提供)


 



看似簡單的釣魚方法其實難度相當高,光是將釣起的白鮭直接擺放在冰面就能結成凍魚,即可想見環境之嚴峻。江振誠形容凍魚吃起來像是鹹魚做的冰凍棒棒糖,只要搭配一小撮鹽便相當鮮美無腥味,而這冰冷的食物可加速血液循環,既是當地人的取暖佳餚,也是來自於自然的料理。



 



(延伸閱讀:【有片】米其林餐盤 JE kitchen 春季新菜 充滿驚喜的新北歐「綠」料理



 





從河中釣起的淡水白鮭立刻就會結凍,口感像是鹹魚做的冰凍棒棒糖。(TLC 旅遊生活頻道提供)


 



 



北海道愛奴山海品野鹿野果



 



在日本北海道,同樣有著古老的部落智慧等待被發掘。150 年前,北海道這片廣大的土地是愛奴人的家園,但他們在明治維新時被迫放棄狩獵語採集生活,直到約 10 年前,日本政府才正式承認愛奴的部落文化,如今以狩獵維生的獵人已寥寥可數。



 



江振誠跟隨愛奴獵人紋別的腳步,在森林中獵取了今年出生的小公鹿,也看著紋別如何在進入山區之前先生火向山神致敬。致力找回失傳文化的愛奴農夫貝澤太一,祖輩曾經試圖掩蓋愛奴人的身分,江振誠也在他的帶領下,透過品嘗黃柏雜燴,認識愛奴文化如何以有邏輯的方式思考人類與自然溝通、適應環境、共生共存的智慧,品嘗到充滿愛奴人認同的傳統食物。



 



(延伸閱讀:進入香料的異想世界!炎夏開胃的台北辛香料理餐廳推薦



 





愛奴獵人紋別用今年出生的小公鹿烹調傳統的鹿肉湯。(TLC 旅遊生活頻道提供)


 





以豆子、糯米粉與醃黃柏烹調而成的黃柏雜燴,黃柏在這道菜中的角色更接近香料。(TLC 旅遊生活頻道提供)


 



江振誠在這片美麗的山海中領悟到,烹飪是表達自我、傳遞訊息的有趣方式,當人們帶著不同的目的做菜,其實正是以不同的角度述說著屬於他們的故事。



 



江振誠也造訪了中國河北保定,拜訪遵循節氣、以自然農法耕種作物的農家,聽他們如何以最簡單的方式生產出最佳品質、用最自然的方式對待土地,土地也以飽滿的賣力與豐收回報他們。



 



(延伸閱讀:家常菜統一大江南北!網友票選出的眷村菜 Top 10



 





河北保定種植小麥的方式依然遵循古法。(TLC 旅遊生活頻道提供)


 



在漫長旅程中,江振誠發現了人類面對大自然的挑戰時,會運用才智與毅力克服問題,而這些古老的智慧,也將持續影響我們未來的飲食文化。7 月 20 日起每星期二晚間11點,敬請鎖定 TLC 旅遊生活頻道《當代料理 Food in Our Time》,跟著江振誠窺見當代美食的力量。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