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愛暖師程惠君】未成年孕媽、隔代重組家 這兒的孩子「人生比課題難」(下)

陳德愉    2021年04月30日 09:00:00

2000年YMCA結束了階段性的工作,將陪讀班移轉給埔里基督教醫院成立的愚人之友基金會,爾後愚人之友專注於偏鄉老人長照服務,將課輔班分出來,由蒙愛教會接手,2003年蒙愛陪讀班在蒙愛教會的支持下開始獨立運作,2010年成立「社團法人南投縣蒙愛家庭關懷協會」。



 



目前來這裡的孩子們,多半通過以下幾種管道:家扶中心、世界展望會推薦、政府轉介,以及里長推薦等等,許多孩子背後都有各式各樣的家庭狀況。



 





蒙愛陪讀班的孩子們各有不同的家庭狀況及難題要面對。(程惠君提供)


 



 



「我妹不是我媽生的…」​ 陪童翻閱家家難念經



 



在這裡重組家庭非常常見,有對3兄妹,哥哥向程惠君介紹自己的妹妹們,「有同父異母的、也有異父異母的。」



 



一對親姊妹,各有不同的阿嬤,每天由不同的阿嬤來接她們下課。



 



有對小朋友的姊姊才國中,不過剛剛做媽媽,所以他們帶的小孩是自己的姪子。



 



來這裡的孩子常有各式各樣的難題。



 



有個男孩子是單親家庭,回家後無人照顧只好送到安親班來,不過來了之後程惠君很快發現孩子疑似過動症,但是因為父母都沒有帶他去看醫生,陪讀班只好自己想辦法照顧他。



 



「我們會讓他握壓力球。」她說。



 



一個女孩被母親的同居人性侵害,法院將她判給阿嬤,可是阿嬤根本沒辦法照顧她,只好將她送到陪讀班來。



 



這些大人給孩子們的傷,有時候在家裡還砍殺不夠,會殺到課輔班來。



 



「有的時候父母離婚正在爭吵,有一方說不可以讓對方接小孩,對方就會跑到陪讀班來吵鬧。」



 





現在的程惠君笑容滿面,難以聯想她曾經歷瀕臨破碎的婚姻。(程惠君提供)


 



 



不幸中成長最懂事 「離婚」還是女兒勸的



 



一方面保護這些孩子,另一方面,程惠君自己的婚姻卻也千瘡百孔了。在多年失業後,先生北上求職,夫妻倆分居兩地,這樣過了幾年,感情沒有好轉,反而隨著距離愈來愈遠了。



 



「他一回來就吵架,孩子也大了,我開始想,孩子都離家了,以後的日子只有跟著他了,愈想愈可怕。」



 



於是,6年前程惠君主動提出離婚,先生本來堅持不肯,多次來埔里吵鬧,可是已經長大的孩子們反過來勸父母「好好地離婚吧」。



 



父母都以為守住婚姻是為了孩子,沒想到這些在不幸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們最是晶瑩剔透,早就看透了成人的生活。「他本來不肯簽字,是女兒帶他來的。」



 



從此,「前夫」走出程惠君的人生。「我小時候是很受父親寵愛的,」她略顯悵惘地看著前方,講起陪讀班永遠興高采烈的程惠君,講起離婚才對人生帶著倦意了:「我真是鳳凰變麻雀。」



 



「剛離婚時,想到他對我做的事,也會充滿恨意。」



 



在婚姻裡被虧待的程惠君,最後,卻是用「付出愛」的方式,治療了自己的傷口。這些在父母相殺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們,有著不可思議的能力,治癒自己也治癒大人。



 





對程惠君而言,在照顧孩子的同時,也治癒了自己破碎的心。(程惠君提供)


 



 



接住迷途少年少女 若肯讀書「家給你住」



 



程惠君說起家裡的另一個孩子,他就是其中一位「生命醫師」。



 



這個原民男孩父親酗酒,整天在家裡吵架打架,把男孩趕出家門,男孩原本念高職,因此休學,去住中輟的同學家,才15歲就整天四處閒逛找人喝酒不去上課了。程惠君把他找來,問他願不願意把高中念完。



 



我家又沒辦法讀書。男孩說。



 



所以只要有能夠讀書的地方就可以嗎?程惠君問,有房子喔,免費。



 



男孩點點頭。



 



於是,男孩搬進程惠君家,在4個孩子都先後長大,出外讀書工作後,這個男孩成為她實質上的「第5個小孩」,她笑著對我說,男孩和她約定好,一定要好好念完高中,「現在他的目標是考上陸軍,正在努力呢。」她笑著說。



 



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蒙愛陪讀班上演著。有一對小姊妹,單親的母親忙於工作,晚上常常不在家,沒有辦法照顧她們,她們的作息混亂,上課都在睡覺,學校把她們當作是有學習障礙的孩子轉到資源班去。一位蒙愛的老師見了不忍心,把姊妹倆接到自己家裡去住,當自己的孩子在養育,「已經住到第7年了。」程惠君笑著說。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差一秒沒接到這個墜下的孩子,就失去了一朵能夠開放的花朵,一支能夠貢獻人群的力量。



 





只要用心栽養,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能夠燦爛開放的花朵。(程惠君提供)


 



 



孩子長大回來探望 就是「幸福的頂點」



 



接住孩子的同時,程惠君也治癒了自己,曾經的滿心憤恨,在助人的過程中也開成花園了。



 



「給我最大力量的是這些孩子們的生命轉變,」她說,「他們的轉變給我很大的鼓舞。」



 



「我慢慢地學會去感謝我的前夫,他給我的生命歷練,讓我走到現在這裡。」



 



「他其實很嫉妒陪讀班呢,他一直都認為,我對陪讀班的孩子比對他更好。」她呵呵笑起來。



 



非常奇異地,歷經種種劫難,程惠君還是有著非常孩子氣的笑容,眼尾上揚,細小的皺紋不像是老的象徵而更向是皮膚的一部份,當她一笑開時,如同水面波紋一般的往外一圈圈擺盪著,像是自帶一個童話氣場。



 



帶著近百個孩子謀生,想想真的不容易,不過,這工作也是有好處的,「我會遇到的,都是願意幫助孩子們的好人啊。」



 



孩子們長大了還會回到埔里來看她,那就是幸福的頂點,看到他們長得那麼好。



 



「哎呀!我就是喜歡孩子。」她心滿意足地說。接續上集



 





 




【上報人物看更多】



●埔里課後「安心班」撫慰上千童 程惠君靠陪讀走出暗黑婚



●魯凱神父杜勇雄獨創混材牆藝工法 教堂是「不斷走出來的生命」



金馬贏家陳玉勳拍片大賺大賠 回嘉義重燃20年前《消失的情人節》



●對歷史著了魔! 日本教授長谷川正人想解密台灣海洋史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