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粒到底有什麼】前往千年吳哥王朝探險吧!

黃映嘉    2017年03月20日 18:43:00

「吳哥窟我一去再去,我想在那裡尋找什麼?



我只是想證明優秀的文明不會消失嗎?而我的文明呢?



或者,我們只有生存,還沒有創造文明?」



                                                              ──《吳哥之美》蔣勳



                                                      





吳哥窟日落(攝影:黃映嘉)


 



溫度顯示32度,炙熱的陽光、藍天、古蹟,不管什麼角度都能拍出極美的照片。汗如雨下,步行在一個又一個石磚上,這裡是千百年前吳哥王朝所在地。



 



所有眼前看得到的建築,不是祭祀廟宇就是國王陵寢,人民生活過的痕跡,只能透過浮雕以及元朝周達觀所著的《真臘風土記》略知一二。或許就是這份神秘的想像,吸引著各國旅客親臨現場,只為了能夠感受些許曾經的帝國風光。

 





變身塔日落(攝影:黃映嘉)


 



 



這麼多岩石有什麼好看的?



 





雖然現在已架設木頭階梯,但還是十分陡峭(攝影:黃映嘉)


 





巴本宮殿前的挑高引道(攝影:黃映嘉)


 



「本人比照片好看」這句話,用來形容吳哥王朝的建築十分貼切。透過照片你感受不到巨大的比例懸殊,尤其匍匐在窄到不可思議的階梯時,抬頭望著高聳寺塔,只覺得人好渺小,如同《吳哥之美》中提到:「沒有攀爬過吳哥寺廟的高梯,不會領悟吳哥建築裡信仰的力量」。



 



透過照片,也無法觸摸到石磚上的浮雕,那是現代科技也無法比擬的柔軟弧度。眾多吳哥窟周遭的飯店、餐廳,牆上總是少不了各種浮雕來作裝飾,但是,千百年修來的歷練,又豈是這些複製品能取代呢?



 





巴戎廟,大吳哥城的中心(攝影:黃映嘉)


 



沒有實際走一遭,無法體會為何大家如此歌頌吳哥王朝的存在。



 



因此1860年,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透過《真臘風土記》發現了吳哥城,如果當時有社群軟體,他的狀態可能會浮誇地寫著:「我發現了讓全歐洲都驚呆的遺跡!」



 



 



吳哥王朝建築美學



 







石牆上的小洞據說在以前都嵌滿了寶石(攝影:黃映嘉)


 



吳哥王朝的遺跡大都由岩石堆疊而成,透過精密計算的相嵌技術,讓它屹立不搖千年之久,有時在神殿內仰望挑高的尖塔設計,只剩無限的感嘆與敬佩。



 



既然提到神殿的尖塔設計,就不能不提影響吳哥王朝建築美學的印度教,包括象徵宇宙中心的須彌山,讓所有寺塔都有一座最高的中心塔。以及眾多有關神話故事的浮雕、曼妙仙女的舞姿,都上演在每一片石壁,或是隨處可見的門楣上。



 





吳哥窟第三層的仙女浮雕(攝影:黃映嘉)


 



 



粉紅色的蒙娜麗莎



 





粉紅色的宮殿(攝影:黃映嘉)


 



如果想窺見吳哥浮雕藝術大成,那麼女皇宮(Banteai Srei)又稱班蒂絲蕾的建築,務必要走訪一趟。散發出粉紅色質地的紅磚雕刻,在一整片灰石遺址中,顯得迷幻又耀眼。



 



使用朱色沙岩造就堅硬的質地,不易風化,因此那超越奢華的浮雕才能保存如此完整。這裡是專給退隱高僧進修之所,也是呈現吳哥雕藝最精華的殿堂。



 



此處仙女似乎特別美,粉嫩色的細緻肌膚,搭配手腕與腳踝上的金箍,走動時好像會發出清脆聲響。仔細一瞧,還有位人氣極高的眨眼仙女,號稱「東方蒙娜麗莎」。



 





東方蒙娜麗莎(攝影:羅佳蓉)


 



 



是門框,也是藝術品



 



吳哥遺跡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那一連串不知延伸至何處的門,嚴格來說真正的門是木製的,但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腐爛,只剩下雕刻精美的石頭門框。有時後猛一回頭,門框又像是鏡框,反照出不同時空的自己。



 



「寶劍寺」的門也很有意思,要進入正殿之前,必須穿過一層層越來越矮小的石門,每多跨出一步就得將腰彎的更低,象徵謙卑虔誠的心。而圍繞在四周的石門,也像一個峰迴路轉的大迷宮,不小心就會遺失在裡面。



 





好像鏡子的門廊設計(攝影:黃映嘉)


 



 



聊聊吳哥王朝的故事吧!



 





「高棉微笑」(攝影:黃映嘉)


 



Angkor有「城市」的意思,因此現在俗稱的大吳哥城(Angkor Thom)其中Thom是大的意思。而大吳哥以巴戎廟為中心,最出名的就是那無所不在的「高棉微笑」。



 



最常聽到的吳哥窟、吳哥寺或是小吳哥城,都是從Angkor Wat翻譯而來,Wat有寺、廟的意思,它獨立於大吳哥城之外,擁有自己的護城河、以及保存完整的實體。



 





象徵須彌山的最高寺塔(攝影:黃映嘉)


 



走在正門前筆直石板大道上,那是通往天堂的彩虹橋,眼前聳立的寺塔象徵須彌山,形成令人敬畏的壯闊氣勢。這裡也是觀賞日出的最佳地點。



 



吳哥王朝存在約八百多年,最強盛時曾到達寮國境內,以及泰國東北部,就算只從遺跡來推測,也不難猜想當時繁榮的樣貌。



 





曾經被叢林吞食的吳哥遺跡(攝影:黃映嘉)


 



王朝的殞落來自外族入侵,從西邊而來的暹羅族導致吳哥王朝被遺棄的命運,遷都金邊之後吳哥城就任由叢林吞沒,時間成為帝國最不可抗拒的敵人。



 



直到四百年後,有人循著《真臘風土記》遠道而來。



 





還有許多石磚沒復原(攝影:黃映嘉)


 





《真臘風土記》書影(圖片擷取自Google




 



【吳哥王朝旅遊備註】



 



如果出發前來不及做功課,以下幾個重點可以快速看過,讓你遊玩吳哥王朝時不至於走馬看花,稍稍有些基礎之後,能增加視野,讓整趟旅程收穫更多呢!



 



較知名的吳哥國王:



 



●闍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 II):吳哥王朝開國之祖



●耶輸跋摩一世 (Yasovarman I):遷都王朝於現在的吳哥地區(Angkor Thom)



●蘇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建造吳哥寺(Angkor Wat)



●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從印度教改信大乘佛教,國力最巔峰,建造巴戎廟



 



 



真臘風土記:



 



「真臘」是暹粒(Siam Reap)的譯名,此書由元朝的周達觀所記載,起因於元成宗帖木兒可汗,以派遣使節團之名,進行了為期三年的記錄(1295~1297)。對於沒有留下任何文字,就埋沒在荒煙漫草中的吳哥王朝,《真臘風土記》成為了最珍貴的旅遊報導記錄。



 



從生活、習俗、婚嫁、宗教,到護城河的寬度、城牆高度等...都詳細記載,如果有機會可以帶上這本來自七百年前的書(現在已有許多翻譯版本),對照作者所描述的種種,想必會更有樂趣。





 



印度教的三位大神:



 



這三位大神會經常在各式浮雕中出現,有時是原形、有時是化身,但是都能為浮雕上的故事賦予無限的想像空間,以及精采情節。



 



●濕婆,毀滅之神,坐騎是神牛



●毗濕奴,保護神,坐騎是大鵬鳥



●大梵天,創造神,坐騎是天鵝





 



浮雕上最常見到的神話故事:



 



●攪動乳海



●羅摩衍那



●摩訶婆羅達



 



 



推薦帶上飛機的書籍:



《吳哥之美》



《吳哥深度旅遊聖經》



 



 



交通資訊:



1.台灣遠東航空直飛暹粒機場,時間約3.5小時。



2.可購買吳哥窟3日參觀券。



3.團體行程報價可參考旅行社



 



 



【暹粒到底有什麼 延伸閱讀】



空邦魯浮村與洞里薩湖日落



白天逛老市場 晚上泡酒吧街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