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獎最佳影片《八月》終於在台上映了,來自內蒙的導演張大磊也赴台展開了兩週的電影之旅,並接受《上報》專訪暢談電影的大小事,其言語中透露著對電影人生命的獨到見解,引人深思。
就算打定主意,也要保留備案的可能性
在劇本初創時期,張大磊的想象中這就該是一部黑白片,不過因應潮流與考慮成本,《八月》是以數位拍攝,所以原檔案是彩色的,並沒有把可能性鎖死。只是電影開拍不久之後,更加確認黑白才是影片該呈現出來的形式,所以彩色這個選項從頭至尾都是備而不用的。
電影的自傳性成份
張大磊曾赴俄羅斯念電影,笑言自己離鄉之前是電影中的曉雷,而念完電影返鄉之後,自己就變成張大磊了,電影中的曉雷確實完全是講他小時候的事。《八月》故事中著墨很多他與父親的相處點滴,並把一份溫暖的父愛刻畫得動人有神采。那麼,張晨所飾演的爸爸是否也是張爸爸的樣子?張大磊卻笑說不是。他真正的父親,是沈默寡言,極不懂得表達的,電影本身只是導演把自己心中對於爸爸的感情表達出來的作品。
爸爸出錢,幫兒子拍電影
張父來自於內蒙古電影製片廠,這使得張大磊本身就是的電影世家之子。在得到金馬獎最佳影片那期間,張大磊喜獲麟兒,問他會不會也讓兒子走上電影人之路?導演說隨他吧。《八月》是由張父幫忙出資拍攝完成,導演卻表示「他的身份是我父親,不是製片」原因來自於為了這部電影,張大磊可說是從2008年到2015年都被困住,張父眼看老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才投了錢給兒子說「你趕緊拍完吧,拍完如果真的不適合走電影這條路就趁早離開」。父親出錢,給兒子拍了一部關於父親的電影,也算是一場超值的投資。
音樂是空氣,電影是情人
張大磊年輕時的夢想是音樂而非電影。當初甚至因為太過喜歡搖滾樂而輟學,也因為搖滾樂而離開家鄉,前往俄羅斯唸書。但等到真的碰觸到音樂教育,卻發現正統的音樂教育與創作的學習過程特別讓人感到壓抑,不斷地重複練習也因機械化而越漸無趣,做一個「音樂人」完全不是他本來想像的那樣,與音樂太過緊密時就像是兩個太熟的人天天膩在一起一樣,會煩。反而是電影不用這樣,與電影,張大磊自覺可以保持在一個若即若離的情人狀態,反而比較舒服。而《八月》就是可以呼應導演對於電影的人生態度。音樂是空氣,用以餵養張大磊的靈魂,可以不用研究它,但不能沒有。可電影只是個情人,隨時可以離開。
金馬獎鍍金之後的電影計畫
在《八月》之後,這位來自中國的八〇後年輕新導演驟然得到了華語影壇的全面性關注,半年來,是否重大地調整了自己的電影人生計畫?張大磊雲淡風輕地說,老樣子,不喜歡就不做。至於在成名之前常做的婚禮攝影,反而是讓他念念不忘,超想做的事。他甚至廣大告知親朋好友,身邊有誰結婚,一定要找他去拍。認為婚攝就像是日常習作一樣,況且答應了婚攝的話,就是一定要做完,可以矯正自己太容易放懶的習慣,是保持狀態最佳處方,而他也發自內心,真正喜歡。
至於電影長片的拍攝計畫,除了《八月》續集有答應等男主角孔維一長大所以先擱著之外,會先動工的是《藍色列車》,講述一群魯蛇聚在一起互相成全的公路電影,劇情絕對會比《八月》更明朗而通俗。(文/雀雀 cheercut.com )
【作者簡介】
雀雀
影評修行者,來自台南,本名簡盈柔。元智資傳、交大建築所畢,現為兩個孩子的媽。曾任金馬影展亞洲電影觀察團、台北電影節媒體評審、北影部落客評審、痞客邦金點賞十大最佳娛樂部落客,文章暨聲影散見於台灣各媒體平台。
【延伸閱讀】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