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題材方面,類似於《黑水風暴》(Dark Waters)這種描述律師事務所以小擊大,協助一般百姓對抗污染環境的大企業的電影,幾乎每隔一陣子就會出現一次。像是讓茱莉亞.羅伯茲(Julia Roberts)拿下奧斯卡影后的《永不妥協》(Erin Brockovich),或是約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的《法網邊緣》(A Civil Action)均是如此,甚至還全都是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電影。
然而,就表現手法來說,《黑水風暴》卻顯得較為不同。通常像是這類作品,總會花費大量篇幅塑造主角個性,詳細描繪他們如何由於自身個性或某些特殊緣故,這才站出來與大企業抗衡的過程。但《黑水風暴》的特別之處,在於全片幾乎可說是盡了全力在降低整體的戲劇化效果,把敘事重心完全鎖定在事件發展的過程上頭。
至於主角的個性,則在大多數時間裡都並未刻意著墨。縱使觀眾可以看到他與家人及同事相處的情況,卻也還是不太清楚他的個性究竟為何。一直要到了電影的三分之二後,劇情才總算讓人對主角有了較多認識,因而與不少同類電影那種有點人物傳記式的風格不太相同,更集中在事件本身,使觀眾就這麼順隨時序發展,看到這類型的官司有多麼地曠日費時,因而起了不同感受。
對於期待劇情高潮迭起的人來說,《黑水風暴》未必能讓你滿足,甚至不時還顯得有些漫長,過程中更不斷壓抑著觀眾情緒,在每回看似有所轉機之際,卻又讓人緊接著看到大企業如何利用漏洞,將這些事情逐一壓下,導致主角得屢屢另覓他法的情形。
《黑水風暴》的故事就這麼反覆地往前推進,使觀眾一直難以感受到《永不妥協》那種不時扳回一城,令人深感爽快的時刻。但奇妙的是,這樣的呈現方式,卻使《黑水風暴》更能讓觀眾與主角產生共感。我們在兩小時的片長時間裡,反覆於希望與挫敗間來回,到了後面甚至更感到絕望,認為公理根本難以伸張。然而,若是稍微思索一下,我們便會發現,與現實生活中的相關人士處於這種狀態超過十年的情況相比,這兩小時根本僅是滄海一栗,也因此讓人更能感受到《黑水風暴》所描繪出的駭人社會光景,以及製作團隊試圖喚醒觀眾同理心的刻意為之。
無法輕鬆觀賞,甚至更將讓人大感爽快的部分給直接排除於電影之外,僅透過片尾字幕來做為交代方式。這些頗為特別的作法,使《黑水風暴》成為了有點像是同理心測驗般的電影,透過這種形式,在既考驗你情緒耐力的同時,卻又不會讓人感到不耐,並在恐懼、哀傷、無奈、絕望與憤怒等各種情緒交錯之中,令人對於相關人士的奮戰不懈,真正打從心裡感到敬佩不已。
喚醒你的同理心,然後看看你是否因而憤慨。《黑水風暴》,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
上報生活頻道特約作者 出前一廷
曾獲某文學獎,譯有某些小說,並曾撰寫多篇小說之導讀與解說類文章,認為下雨天最好的去處是電影院,或乾脆在家看片,配上熱騰騰的泡麵,故以此為名。
臉書粉絲頁:史蒂芬金銀銅鐵席格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延伸閱讀】
●【影評】《紳士追殺令》:讓人再度重拾期望,超乎預期的有趣之作
●【影評】《杜立德》:今年賀歲檔,全家老小一同出動的最大公因數之選
●【影評】《絕地戰警 FOR LIFE》:壞男孩會怎麼做?答案是:飛向宇宙,浩瀚無垠!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