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引發的肺炎(下文皆簡稱為武漢肺炎),傳染途徑原本以「接觸傳播」、「飛沫傳播」為主,而 中國先前證實新增「氣溶膠傳播」(台灣氣膠研究學會 稱之「氣膠傳播」),令民眾對於防疫更加謹慎。
台灣氣膠研究學會解釋,「氣膠」是泛指懸浮於空氣中的微小固體或液體(簡稱為懸浮微粒),所以大眾熟知之「PM2.5」、粉塵到「飛沫傳播」的「飛沫」,都是氣膠的一種。它們都有夾(攜)帶著病原(例如病毒或細菌等)的能力。
在傳染病防制中,「飛沫傳播」與「氣膠傳播」兩者都是透過空氣途徑。但前者是以飛沫(大粒徑的氣膠,在空氣中懸浮的時間極短)爲媒介,後者則是以比飛沫更小的氣膠形式懸浮在空氣中。
而「氣膠傳播」傳播潛力大於「飛沫傳播」,就是因為氣膠微粒在空氣中可停留的時間比較長,進而增加人吸入或接觸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受到感染的病人有多種方式可以將病原散佈於空氣中,諸如咳嗽、打噴嚏等,甚至正常呼吸時都可能呼出病原。
咳嗽、打噴嚏產生的氣膠粒徑大(重力沈降愈快)雖然病原濃度可能較高,但是傳播距離較短,透過洗手或戴口罩可以達到有效的防護力。
呼吸產生的病原,雖然氣膠粒徑小懸浮在空氣的時間或距離較長,但是因為病原濃度低與環境溫溼度等條件,其危害可能較小,透過減少到密閉空間或公共場所可以有效的避免。
台灣氣膠研究學會並沒有直接證實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氣膠傳播」的真實性,表示需要更詳細的分析數據與直接事證,經過氣膠採樣研究與不同專業領域合作才能進一步釐清。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重症醫師─蘇一峰,也與大家分享「飛沫傳播」與「氣溶膠傳播」的差異,病原(病毒或細菌等)透過氣溶膠在空氣中飛行時間中會比較長,且飛行距離也更遠,但目前並沒有證據能夠顯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是否能經由氣溶膠感染他人。
若依然感到擔心,請持續做好個人衛生與防護,環境衛生亦不可忽視,例如需注意污水飛濺或散逸導致的可能傳播風險,並且減少到密閉空間或公共場所可以有效避免受到感染的機率;若你身體感到不適,有咳嗽、打噴嚏等呼吸道症狀,請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務必戴上口罩。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