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台澳研究團隊發現病毒株突變 可能讓疫苗開發白費功夫

黃衍方    2020年04月15日 18:00:00

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蔓延,目前全球已經有超過198萬人感染,為了遏止疫情擴大,各國都在加緊開發疫苗。然而,由台灣和澳洲專家合作的團隊近日發現,有武漢肺炎病毒株出現突變,而這種突變可能會讓至今的疫苗開發白費功夫。



 



根據《南華早報》報導,這份尚未經過同儕審查的研究報告指出,病毒的突變發生在它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的受體結合域(RBD)上。棘蛋白的功能是辨識宿主細胞,讓病毒與細胞上的受體結合,因此是研發藥物和疫苗時重要的目標物。



 



研究團隊透過電腦模擬發現,這種突變沒有出現在全球其他武漢肺炎病毒的變種上,這樣的突變會去除棘蛋白上的氫鍵,沒有氫鍵,病毒不太可能與細胞上的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ACE2)結合。



 



武漢肺炎病毒的棘蛋白,對準的是包含ACE2的細胞,ACE2通常出現在肺部,這也是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感染人體的途徑。科學家對ACE2的了解比其他受體還多,因此一直專注於開發針對ACE2的抗體,然而病毒的突變可能讓這些努力付諸流水。



 



由台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王瑋龍教授領導、澳洲梅鐸大學(Murdoch University)共同合作的研究團隊表示,這是第一篇關於可能威脅疫苗開發的病毒突變的研究報告,他們11日將該研究報告發表於生物科學開放式預印本資料庫網站「bioRxiv」。



 



該報導指出,該病毒株是今年1月印度國家病毒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Virology)從一名印度喀拉拉邦(Kerala)的患者身上取得的,但是卻拖到現在才向國際社會發布基因序列,時間上的延遲引起了研究者們的疑惑。



 



那名患者據稱是從中國武漢回國的醫學生,但是該病毒株似乎跟中國城市取得的病毒株都不太相關,而且與在其他國家或地區記錄到的變種相比,它似乎是個「異常值」(outlier)。



 



該報導也強調,這份研究報告尚未經過同儕審查,研究結果需要經過進一步驗證。而且,據不具名的研究團隊成員透露,突變可能是定序過程的技術錯誤造成的,而且這項研究只透過電腦模擬,需要實際進行實驗,才能證實真的有這樣的突變。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 )的生科教授班傑明紐曼(Benjamin Neuman)表示,這樣的突變可能是隨機的,而不是免疫系統自然篩選的結果,因為除了那部份的棘蛋白之外,病毒的其他部份沒有變異,他認為需要調整電腦模型,能透過實際的實驗進行測試更好。



 



武漢肺炎病毒如果持續突變,代表疫苗需要定期測試和更新。「流感病毒和武漢肺炎病毒以相同的速率持續變異,但我們能夠成功地透過疫苗接種對抗這個變化的目標。」紐曼說:「找到一種能夠實際在人體發揮作用的疫苗策略是最困難的部分。」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