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台大藥學教授:氫氧奎寧搭配阿奇黴素可完全消滅病毒 但若引發副作用恐致死

黃衍方    2020年04月20日 19:00:00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治療藥物什麼時候才能誕生,是全世界都相當關注的問題。台大公衛學院20日邀請美國感染症專科藥師、台大藥學專業學院副教授林淑文藥物開發資訊,她表示,氫氧奎寧搭配阿奇黴素使用,可以百分百消滅病毒,但是若使用劑量不慎,則有可能因為副作用而致死,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林淑文表示,關於新冠肺炎藥品的使用,可以說是「人人有希望、個個沒把握」,因為臨床實驗非常的少,加上因為疫情延燒的關係,臨床醫師和藥師沒有時間把報告寫得很詳細,所以很多細節沒有辦法看到。目前藥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瑞德西韋(Remdesivir)、氫氧奎寧(hydroxychloroquine)和阿奇黴素(Azithromycin)上,其他不是證據太少,就是效果跟安慰劑或現行的支持療法差不多。



 



瑞德西韋過去是用來治療伊波拉病毒,因為它對很多病毒都有效,所以就拿來對新冠病毒進行臨床實驗。瑞德西韋在對新冠病毒進行第三階段的臨床實驗時(約1000到3000人規模),發現病人的死亡率比其他單株抗體還要高,所以研究現在有點停頓。瑞德西韋比較麻煩的是它要用注射的,沒有一般的流感藥物那麼方便,而且一天給一次藥的話,要給十天療程才會結束。另外,根據目前的研究成果,它還有提高病人肝指數的缺點。



 



林淑文舉例,美國的第一個案例是一名華盛頓州的男子,他從中國武漢旅遊回來之後,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的症狀,因為連燒七天不退,當天晚上醫療團隊決定給他使用瑞德西韋,結果第八天燒就退了,但是因為只有一個病人,到底是有免疫力還是藥物的效果,很難判斷。另外,在歐洲的研究裡,給五個案例的其中三個使用,一個過世了,一個成功做完十天療程康復,一個因為第五天因為肝指數上升、起疹子而中斷,但他肝指數上升的原因究竟是因為藥物,還是肺炎症狀特別嚴重,也不得而知。



 



林淑文表示,氫氧奎寧在五六十年前就已經開發出來,它的毒性比奎寧(quinine)小一點,而且沒有副作用,所以被廣泛的使用,像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紅斑性狼瘡。用在新冠肺炎上面,目前的困難是無法確定劑量,治療紅斑性狼瘡時通常是一天吃400mg。



 



根據法國的臨床實驗,給14個新冠肺炎病人一天吃三次、每次吃200mg,連續吃十天,大概到第五天,就只剩下一半的人鼻咽還可以驗出病毒。如果搭配阿奇黴素使用,還可以降得更快,大概到第五天就完全驗不出病毒,所以看起來是一個很好的合併治療的方式,但是要注意這兩種藥合在一起會不會有副作用,它們都可能會引起心律不整。最近,巴西使用高劑量的氫氧奎寧做臨床實驗,結果導致病人心律不整而死亡。關於副作用發生的機率,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翻攝自youtube)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