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自真人真事的《壞教育》(Bad Education)是一部有趣的作品,透過一種既節制又幽默的手法,為觀眾娓娓道來這樁美國教育界的知名弊案,隨著劇情一層層地推進,不斷翻轉你對主角的原有認知。
在電影的開頭,《壞教育》帶給觀眾的是一幅美好的教育景象。我們看著休.傑克曼(Hugh Jackman)所飾演的主角一副全情投入於教育中的模樣,關心著身邊的所有同事、家長及學生,接著才透過細節發現他其實就與某些政客一樣,十分重視別人對他的看法,於是開始對這個角色究竟真誠與否,因而起了一絲懷疑。
在接下來的劇情裡,觀眾會發現這個角色涉入案件的程度不斷超越我們原先的想像,但奇怪的是,我們卻又很難將其單純地視為壞人,甚至還會對他的作為及想法感到困惑,希望能進一步地搞清楚這個角色。
他盜用公款,卻也致力於提昇學校的教學水準,使得他縱使犯下了貪汙罪行,卻也絲毫無損於他在工作方面的成就。甚至就連他之所以惹禍上身的原因之一,也是他在逮到機會的情況下,便試圖教導學生凡事都該盡力而為的道理,結果卻意外導致的諷刺下場。
我們看著他努力維持完美形象,卻將真實的自己藏在某個地方,直到罪行快被揭露的時刻,才總算展露出帶有一絲威脅性的獠牙。就連他在陷入絕望時,唯一做出的舉動也是試圖讓自己心愛的人能夠過得更好一些,因此更讓人困惑於這些複雜的面相之中,究竟哪一個才真正最接近真實的他。
說真的,《壞教育》的巧妙之處,就在於電影從頭到尾都並未給出一個明確答案。雖然劇情環繞著主角發展,卻也從未真正揭露過他的內心想法。唯一最接近的時刻,便是他提及自己究竟是怎麼從貪小便宜開始,一步步走向貪汙歧途的部份。只是,他甚至不認為那是一種過錯,而是一種他付出如此之多,也真正獲得了成績,是以理應得到的獎賞。於是若從追求的順序來看,他反倒是先注重自己能將整所學校帶到如何的高度,然後才是用貪汙方式對自己論功行賞的作為。
正是這種描繪角色的巧妙角度,才讓《壞教育》顯得如此有趣,並透過了男女主角的出色演出,使人再度感受到那些隱藏在人性之中,總是令人充滿不解的困惑之謎。
這點或許正如現實中曾讀過那所學校的本片編劇所言,雖然電影叫做《壞教育》,但他卻覺得這個片名並不算真正準確──因為他確確實實,由於現實生活中的主角之故,在那裡獲得了非常良好的學習成果。
像是這樣的弔詭,或許也正是《壞教育》之所以如此出色的原因吧。
上報生活頻道特約作者 出前一廷
曾獲某文學獎,譯有某些小說,並曾撰寫多篇小說之導讀與解說類文章,認為下雨天最好的去處是電影院,或乾脆在家看片,配上熱騰騰的泡麵,故以此為名。
臉書粉絲頁:史蒂芬金銀銅鐵席格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