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藝術家許家維個展 從工業回溯殖民歷史

非池中藝術網    2017年06月26日 07:00:00

臺灣藝術家許家維長期關注亞洲歷史,今年新作聚焦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從產業變遷、職員記憶等面向進行發想,持續以集體合作方式創作錄像裝置,並探索新媒體藝術的多元形式,個展於尊彩藝術中心舉辦,展期自6月10日展至7月23日。



 



許家維此次創作的緣起是位於臺北市的「空總創新基地」,研究這批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廠房,回溯到1939年成立的「臺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臺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是結合科學研究與生產,並因應軍事需求的而生的機構,許家維從研究所三個主要的生產項目出發,創作出三件錄像裝置。



 





許家維《高砂》,單頻道錄像裝置。圖/ 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其中一個項目是精油研究,工業研究所與日本高砂香料株式會社合作,在台灣成立工廠,將本地的原物料製作成香料。高砂香料株式會社目前仍在運作,許家維邀請能劇演員在日本的廠房演出劇目《高砂》,兩位舞者打扮成老夫婦的模樣,他們其實是松樹化身而成的樹精,即使分隔兩地,卻仍彼此恩愛。而「高砂」一詞也是日人過去對台灣的代稱,似乎影射台灣、日本在歷史上斷續的糾葛,觀看錄像的同時,觀眾也進入古今交錯的想像空間。



 





臺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室內照。圖片出處/  許進發。


 





許家維《臺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透過3D動畫重建研究所情景。圖/ 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展區外頭的牆上擺著兩張老照片,是臺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僅剩不多的珍貴紀錄。許家維從照片做發想,重建內部的立體場景,桌椅、實驗器材和研究員一應俱全,動畫模擬在研究所參觀的情景。



 





許家維《核衰變計時器》,四頻道錄像裝置。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新竹曾在日治時代被探測出鋯石礦,日人原本希望開採礦脈,加入鋼材以加強硬度,後來因產量不足而中斷。研究員將開採出的鋯石留給台灣的學生,輾轉傳到臺灣大學。地質學家發現鋯石能夠協助研究幾百萬年前的板塊運動,這是當時日本研究員始料未及的。許家維與台大地質系合作,製作教學影片般的錄像裝置,解析小小礦石因為時代變化,所乘載的意義也會逐漸轉變。



 





許家維《飛行器、霜毛蝠、逝者證言》,四頻道錄像裝置。圖/ 非池中藝術網攝。


 





許家維《飛行器、霜毛蝠、逝者證言》,四頻道錄像裝置。圖/ 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工業研究所另一個研究項目是丁醇,運用在飛機燃料的製作上。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是生產丁醇的廠房之一,在二次大戰遭盟軍轟炸,目前殘存的廠房遺留著砲火痕跡,主要分布在北方溫帶地區的霜毛蝠也每年造訪,成為這種蝙蝠在全球分布的最南界。



四頻道錄像裝置《飛行器、霜毛蝠、逝者證言》拍攝廠房、創作所用的空拍機等,配上當時工廠職員回憶錄的日文口白,畫面蒼涼,現場亂數撥放19段影像,觀眾只能拼湊出片段的歷史。



過往歷史似乎與我們距離遙遠,透過藝術家的詮釋,為觀眾搭建觀看過去的窗口,前人雖已逝去,他們的貢獻卻經過物質流傳,無形中影響了後人的生活。



 



*全文授權自非池中藝術網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