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飛舞螢火蟲!台北市公園賞螢秘境一次導覽

吳文元    2021年04月30日 15:00:00

台北人賞螢不必再跑深山、走田庄,在台北市區搭乘大眾運輸就看得到!2021 年北市螢火蟲季 在眾人的期待下再次啟動,近日已來到巔峰期,除了在4月12日至5月2日推出系列活動外,更歡迎民眾實際走訪大安森林公園、榮星花園公園、木柵公園萃湖,以及虎山螢火蟲復育區,現場滿天飛舞的燦爛臨場感將令你讚嘆大自然的奧妙!



 



(延伸閱讀:2021 台北螢火蟲季開跑!大安森林公園、榮星花園、木柵公園免費活動等你來參加



 





榮星花園公園螢火蟲(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提供)


 



公園處自 2014 年起,結合學界專家學者及民間團體共同協助復育螢火蟲,於大安森林公園、榮星花園公園、木柵公園萃湖以及虎山,在螢火蟲繁殖季節均可看見一閃一閃的火金姑身影。斐然的成果讓各國專家學者眼睛為之一亮,成功取得 2017 國際螢火蟲年會(4月)的舉辦權。也讓具有螢火蟲教母之稱的 Sarah Lewis 驚嘆不已。



 



為了持續推廣螢火蟲復育及台北市公園生態化,公園處於 2018 年起舉辦螢火蟲季系列活動,透過各式各樣的活動帶給民眾豐富的螢火蟲知識及保育概念。



 



2021 年公園處與大地處共同合辦台北市螢火蟲季,規劃包括大安森林公園「2021 世界地球日『蔬食無痕家庭日』」、螢火蟲DIY 課程及導覽解說等,帶給民眾豐富的螢火蟲知識及保育概念,並且與市民朋友一起關懷我們所處的生態環境。   



 





台北市螢火蟲季規劃了包括大安森林公園「2021 世界地球日『蔬食無痕家庭日』」、螢火蟲DIY 課程及導覽解說等活動。(取自公園螢火蟲官方網站)


 



公園處路燈科科長鄭博文表示,「光源」是讓螢火蟲能安居繁殖的關鍵,螢火蟲怕強光,波長 590nm 光源較不會干擾螢火蟲,琥珀色光源人類可見,螢火蟲卻看不見。



 



因此公園處除了儘量採取關閉路燈外,亦加裝遮光罩或改用螢火蟲專用 LED 燈等方式控制光源,期望透過這些努力強化生態復育,喚起大家對公園生態復育的保護意識,讓台北市民擁有更多的賞螢地點。



 



目前除了原有在木柵公園萃湖及周圍、大安森林公園、虎山溪步道、中強公園(樹蛙區)、指南路三段等地路燈加以「罩」顧,2021 年在木柵公園萃湖又多加裝了1盞遮光罩,裝設在螢火蟲復育區周邊,可避免對螢火蟲之影響,讓復育結果得以延續。



 





公園處改用螢火蟲專用的 LED 燈等方式控制光源(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提供)




大安森林公園為瑠公圳遺址,曾有黃緣螢存在的紀錄,開發過程中已無適當生存環境,自 2014 年起由楊世平教授、吳加雄博士、張文亮教授、郭城孟教授、潘一如設計師等人組成團隊,從環境評估、資源調查、採種飼養及野放規劃生態池。



 



螢火蟲適生棲地的條件嚴謹,除了良好的活水及適宜的溼度環境外,水池與植被的受光與遮光條件必須得宜,大安森林公園螢火蟲生態池於 2018 年完成。



 



營造生態池時須作完全生態無污染的水池工程,同時設置雨水回收資源再利用循環系統,以維持常水位的狀態,使水生植物、水中生物的水環境穩定。



 



生態池內種植水柳、風箱、穗花棋盤腳、野薑花……等十多種台北原生溼地植物,重現溼地原生植物的林相,是認識台北自然生態環境、瞭解台北土地生成背景的重要基地。



 





大安森林公園螢火蟲(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提供)


 



圓山管理所主任蘇新富表示,榮星花園公園裡的生態池為舊有瑠公圳露頭遺址,保留早期台北市農田的原始自然生態,有乾淨地下水提供適合黃緣螢生長的溼地環境,是市區內僅存的原生種螢火蟲棲地之一。



 



公園處結合生態守護志工團隊在榮星花園公園持續不斷地對棲地進行維護,打造無光害、溼地植生、無汙染、食源充分及水質乾淨的生態池,成功復育黃緣螢。



 



生態守護志工隊在隊長林雍善帶領下,與圓山所通力合作,以科學方法統計生態數據,提供給公園處研究調查使用,並在環境教育導覽時,提供最即時的生態資訊。



 



2021 年志工隊由資深的劉碧鵑前隊長進行賞螢季前訓練,以便值勤志工能正確回覆賞螢民眾提問。公園處亦在螢火蟲季來臨前調整榮星花園公園生態池附近的照明,包括在公廁外圍鋪架黑網、關閉籃球場靠近生態池路燈、塗黑噴水池部分路燈、種植垂榕綠籬,以減少光害影響螢火蟲繁殖。



 





公園處在螢火蟲季來臨前調整榮星花園公園生態池附近的照明,包括在公廁外圍鋪架黑網等,以減少光害影響螢火蟲繁殖。(取自公園新花漾粉絲專頁)




南港管理所主任莊國境表示,北市自 2014 年啟動螢火蟲復育以來,為呼應公園生態化,木柵公園公園更新工程期間多次邀請專家學者會勘討論,如調整萃湖溢水口並增設落瀑,以增加湖內溶氧量;除去水泥舖面營造生態池等,讓萃湖成為螢火蟲的舒適新家,目前木柵公園萃湖螢火蟲族群已有穩定的數量。



 



公園處在改造工程前即與 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 合作進行找回萃湖美力活動,提高民眾對公園生態化及環境保育的認同,亦獲得荒野保護協會、大安森林之友基金會等其他民間組織共同協力支持。



 



硬體工程結束後,有賴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認養萃湖生態區,與其他相關團體連動,策畫多場次的志工活動,累積近上百名志工投入進行萃湖微棲地的營造,讓參與者從做中學,體驗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木柵公園萃湖自 2015 年起由文山社大志工進行多次的萃湖底泥調整(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提供)


 



萃湖是坡地下凹的生態池,園內木棧道有很多階梯,公園處在主要通道階梯黏貼夜光膠條,並在階梯旁邊設立告示牌提醒參訪萃湖民眾留意腳步、小心慢行。



 



賞螢期間,文山社區大學夜間 18:45~20:00 安排有志工在木柵公園游泳池後方的萃湖入口,引導民眾參觀賞螢,民眾進入萃湖只需讓雙眼適應黑暗,就能發現生機勃勃的夜間生態樂園。



 



文山社大校長鄭秀娟亦特別提醒民眾遵守四不原則:不捕捉、不照亮、不干擾、不離開園內棧道,這樣才能降低人為對螢火蟲的干擾,維持和珍惜得來不易的生態。



 



另外,大地處也長期致力虎山螢火蟲生態區計畫,2021 年配合北市螢火蟲季,推出信義區虎山舉辦溪溝賞螢生態導覽,讓參加者能近距離觀察北市郊區的螢火蟲生態環境,增進對溪溝生態的體驗與認識。



 









木柵公園萃湖賞螢注意事項(取自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粉絲專頁)


 



台北市螢火蟲復育品種為黃緣螢,牠是一種水棲螢火蟲,幼蟲生活於水流緩慢的乾淨水域,以水生螺類、動物屍體為食,春季、秋季都可以看到成蟲出現,成蟲多於 3~4 月(螢火蟲較多)及 10 月間出現,成蟲翅鞘邊緣黃色,發黃綠色閃光,傍晚 7:00 是最佳賞螢時間。



 



螢火蟲畏強光、對於環境生態挑選嚴格,賞螢的大小朋友們千萬不要使用閃光燈、不可隨意放生其他動植物、不攀折花草樹木、不抓取干擾螢火蟲、不走入水池踩踏邊坡植物、不嬉戲喧嘩及亂丟垃圾等,共同保護這群得來不易的夜光小精靈。



 





黃緣螢(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提供)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