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斯頓(James Livingston)
●羅格斯大學歷史系教授
近年來,《經濟學人》和其他類似具權威地位的出版物,用大量報告與文章哀歎、慶祝或冷靜分析新自由主義的消亡。這樣的情形也許會令人認為潮流已經轉向,被視為「自由市場」福音的社會民主主義替代方案已經獲得了足夠的理論與立法基礎,成為普遍的共識。
當然,左派看似已經在義大利馬克思主義哲學家葛蘭西(Antonio Gramsci)所謂的「陣地戰」中獲勝,亦即透過「新常識」的萌生改變政治現實(至少在實行多數決制度,以及由被統治者共識決定政治現實的地區)。在美國,「佔領華爾街」(Occupy Wall Street)、「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MeToo」、桑德斯(Bernie Sanders)、「大離職潮」、產業政策的復興,以及新工會主義等等,確實改變了美國人對市場角色的看法。
同樣,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不平等問題以收入再分配的形式獲得了解答,就業與教育的新觀念,則從根本上改變了主流思維。在過去的十年之間,破碎的醫療保健系統和勞動力市場,使得全民醫療保險(Medicare for All)、巨額基礎設施政府支出或綠色新政,成為絕大多數美國人眼中顯而易見的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最高法院對生殖權利的攻擊、政府監管力道,以及公民身份範圍造成了意識形態反彈,使「進步主義」重拾活力,挽救了民主黨在州政府層級政治的地位。與此同時,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調證實,與普遍認知相反,年輕選民在進入勞動市場、試著維持生計與生活的情況下,也並未因此向右派傾斜:工會、社會主義即使在大放異彩的1930年代,也沒有如今來得大受歡迎。
總而言之,至少這些意識形態上的趨勢,我們可以通過民調與選票進行衡量,既解釋了右翼對於社會主義顯然將要降臨美國,所產生出的歇斯底里言論,也解釋了《經濟學人》對自由市場即將消亡的清醒反思。我們似乎確實處於徹底變革的邊緣。
但是,如果左翼贏得了陣地戰,那麼「機動戰」,亦即被葛蘭西視為是陣地戰「結果」、奪取國家機器控制權的競爭,就不會像自由市場思想那樣在歷史的洪流之中消亡。相反地,保守、公開反動的社會運動,其中大多是出於恢復父權制的願望,且非常清楚他們正在背水一戰,正在利用他們獲得國家權力的機會控制公眾輿論。
佛羅里達州州長迪尚特(Ron DeSantis)利用州立法機關,對文化產業的私營和公共部門(迪士尼世界和教育)進行正面攻擊,只是這種做法中最令人震驚的例證之一。在其他地區,被稱為「傑利蠑螈」(gerrymandering)的不公正選區劃分,和無所不用其極地透過立法推行「保守」政策,藉以規避多數決、司法裁決或行政否決權的阻擋,已被證明足以完成少數人統治的任務。
這樣的現實,破壞了新自由主義創始人海耶克和傅利曼一直堅持的主張,即自由市場不僅與民主相容,而且是民主的必要條件。畢竟,無論川普的共和黨仍在兜售什麼,自由企業始終是議程的重中之重。在這一點上,「可悲的人」和牛仔億萬富豪同意,柯林頓、歐巴馬和拜登政府的華爾街選民也同意,無論他們多麼「清醒」。自由市場的理念依然健在。
如果民主從來都不是新自由主義者所關心的,我們就無法指望這一信條的不守規矩的後代,會害怕或羞於以少數人的名義進行統治。新自由主義大廈的建築師總是將美國對自由以及平等的傳統承諾視為矛盾。對他們而言,自由是契約的自由(freedom of contract),以自由市場為前提。因此,任何以機會平等的名義規範市場的企圖,都對契約自由構成威脅,必須予以反對或禁止。
利用國家權力針對最為私人的領域進行監管,比如女性身體自主權,或者決定宗教信仰,並非以新自由主義論點武裝起來的右翼立法者「虛偽」的證據,他們竭盡全力限制投票權平等、阻止工會化等手段也不是。如果實現平等的手段威脅了契約自由,那麼即使平等促使政體更為民主,也不能獲得容許。
從這個意義上而言,新自由主義者清楚市場從來都不是自由的,且民主總是受制於某些人,他們通過指定以及保護私有財產列為法律最高優先事項,來創造、鞏固和管理市場。在美國,財產權始終高於人的權利,儘管開國元勳們在設計一個長青的共和國時努力制衡財產權。這就是為何透過向法官提出訴願,便可禁止罷工,但無法禁止資本外逃:其差別就在前者威脅到法律現在指定的財產價值,而後者則沒有。
陣地戰和機動戰表明,問題不在於如何解放市場,而在於自由市場是否能對民主事業有所助益。民主黨建制派仍然受制於自己的新自由主義假設,拼命想避免這個問題,雖然川普的共和黨似乎對此漠不關心,但我們其他人可能在乎。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王能斌)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Neoliberal Minority Rul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