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誠實視角:超額損失變遞延資產 荒謬至極的矇騙戲法

布特(Willem H. Buiter)    2024年03月15日 07:00:00

布特(Willem H. Buiter)

●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

●花旗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

●英格蘭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前委員




 



歐洲央行(ECB)最近公布2004年來首見的年度營運虧損,2023年損失達到13億歐元(14.1億美元),已計入從金融風險準備金撥出的66億歐元。ECB對這筆損失的會計處理方式,和美國聯準會(Fed)一樣倚賴同樣誤導人的矇騙戲法,變出一種「遞延資產」項目來處理超額損失。



 



根據ECB在新聞稿上的說明,這筆損失「將在ECB資產負債表上延後認列,待未來有盈餘時沖抵」。意思是,這筆損失被列為正資產,即使理所當然的另一種選擇是把它列為負的保留盈餘(negative retained earnings),應列記在資產負債表上負債那一邊的股東權益欄。總權益淨值 –實收資本、任何留存在金融風險及一般準備基金的金額、重估帳戶、往年累積的任何損失,以及當年損益的總和 – 理應列在資產負債表上的負債這邊。



 



無獨有偶,Fed也把本可能使其權益淨值降到低於某個價值門檻的損失,在資產負債表上列為正資產(「遞延資產」)或負的負債。Fed自己的說詞如下:



 



「按聯邦準備法規定,準備銀行在扣除營運成本、股利支付以及維持盈餘所需的任何金額後,必須把超額盈餘上繳美國財政部。在盈餘不足以涵蓋那些成本的時期,就記錄遞延資產。遞延資產是準備銀行日後恢復上繳國庫前,必須實現的淨盈餘金額。」



 



若依照這個邏輯,何不允許一家由股東擁有的民間公司,把本可能導致公司資本水位低於某個門檻的損失,也在資產負債表上記為遞延資產(或負的負債)?畢竟,私有公司有義務在扣掉營運成本、償債和任何維持盈餘所需的金額後,把超額盈餘交給股東。企業的遞延資產將是該公司在能恢復配發股利給股東前,必須實現的未來淨盈餘金額。從經濟和財務角度來看,這顯然很荒謬。



 



至少ECB在揭露總權益淨值變動時,已將其損益妥善公諸於世。2022年底時的權益淨值為516億歐元,2023年底為445億歐元。ECB和Fed持有的證券,評價方式大多不根據市值,而是根據攤餘(歷史)成本。對ECB而言,這包含基於貨幣政策目的而持有的所有金融工具。2023年底時,ECB依據「證券市場計畫」(Securities Markets Program)、「資產收購計畫」(Asset Purchase Program)和「疫情緊急收購計畫」(Pandemic Emergency Purchase Program)而持有的證券,按市值評價的總值比攤餘成本評價少了399億歐元,留給ECB正權益46億歐元(資產以市值評價)。2022年底,以市值計算,應是79億歐元的 負權益。



 



這些公允價值折價低得令人詫異。我一直無法取得歐元體系的累計未實現損失數據,但Fed公開市場操作帳戶(SOMA)持有部位的累積未實現損失,在2023年9月30日時是1.3兆美元,當天的遞延資產為1059億美元。Fed公布的準備銀行總資本427億美元,因此轉化成一筆負1兆3651億美元的「公允價值,不含遞延資產」金額。



 



這些央行對此有何說法?ECB說,該行「無論損失如何,都能有效營運,並且履行維持物價穩定的主要法定職責」。Fed不僅做了同樣的宣示,還加上一句強調損失不會威脅其償債能力:「淨收入為負數,及其衍生的相應遞延資產,不會影響聯準會執行貨幣政策或達成財務義務的能力。」



 



確實,既然ECB和Fed以外幣計價的負債都微乎其微,他們總是能藉由印本幣鈔票來達成財務義務。但若是這些損失規模夠大(1.3兆美元的未實現損失很嚴重),避免無力償債所需的鑄幣稅可能危及物價穩定。



 



同理,如果損失規模夠大,央行能達成財務義務及穩定物價職責的唯一途徑,是接受來自其受益所有人的淨財務移轉。對Fed而言,指的是美國財政部;對ECB而言,是20個歐元區成員國央行與其受益所有人(也就是各國財政當局)。



 



但美國財政部與Fed並未訂有任何財務紓困或資本重組協議(不像英格蘭銀行,與國王陛下財政部訂有資本重組協議)。同理,歐元區各國的央行或許也無法讓ECB重組資本結構,除非大規模提高鑄幣稅,那將危及物價穩定(那個舉動勢必得徵求ECB管理委員會授權)。再者,歐元區各國財政當局有沒有意願和能力對各自的央行和ECB伸出援手,也是未知數。



 



ECB和Fed應該揚棄遞延資產這種荒謬的做法,與他們的受益所有人商量資本重組協議,並且為實現龐大的損失作準備。



 



(翻譯:余雅薇,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Central Banks Need to Be Honest About Their Losse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永慶房屋用品牌廣告彰顯房仲核心價值「誠實」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