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阿米(Shlomo Ben-Ami)
●以色列前外交部長
●托雷多國際和平中心副總裁
和平進程往往充滿不確定性,尤其是在衝突曠日持久,雙方的意圖、意願和遵守協定的能力仍不明朗的情況下。向死敵讓步所帶來的巨大政治代價,往往使談判在達成任何協議之前就註定要失敗。
這在最近解密的1993年以色列內閣會議的議定書中一目了然,這次會議批准以國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第一份奧斯陸協議,記錄顯示,最終失敗的跡象從一開始就很明顯。
當時,以色列總理拉賓希望巴解主席阿拉法特能夠阻止哈馬斯和伊斯蘭聖戰組織的崛起,協助平息肆虐約旦河西岸和加薩的「起義」行為,但阿拉法特擔心被視為「賣國賊」,拒絕成為以色列的安全包商。拉賓的宿命論外交部長裴瑞斯(Shimon Peres)警告,「整個巴解組織可能會分崩離析」,「類似伊朗的哈馬斯」可能取而代之。與此同時,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巴拉克(Ehud Barak)說了一句名言,即該協議「的漏洞比瑞士乳酪還多」。
然而,1993年的協議代表著歷史性轉變,象徵著為控制同一塊土地而鬥爭逾一個世紀的兩個民族運動相互承認。它還作為一項臨時協議,在加薩和1967年以來被以色列佔領的約旦西岸部分地區,建立巴勒斯坦人的自治。它為解決衝突的核心問題提供藍圖,包括邊界、耶路撒冷的地位,以及在 1948年戰爭期間逃離家園的巴勒斯坦難民的困境。
可惜,在奧斯陸進程簽署30年後,在拉賓、裴瑞斯和阿拉法特獲得諾貝爾和平獎29年後,奧斯陸進程基本上變成一個外交欺騙的顯著案例。以色列掠奪土地和擴張屯墾區,使屯墾者的人數從 1993年的11.5萬人增加到今天的大約70萬人,這使得建立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變得不再可行。約旦河和地中海之間的整個地區,現在實際上是一個單一國家,但在那裡,遭隔離的巴人被系統性地剝奪基本人權。
耶路撒冷東部附近曾被預設為巴勒斯坦的未來首都,在以色列控制下,耶路撒冷從1967年的10000英畝擴大到今天的約32000英畝,在這個人口稠密的城市,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生活在不同的法律體系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仍是國際利益相關者的首選解決方案,但這越來越像白日夢。
平心而論,奧斯陸協定與其說是為了實現政治願景,不如說是絕望的產物。未能與敘利亞統治者阿塞德達成和平協議,拉賓才接受和阿拉法特握手,這在以前是無法想像的事,拉賓也因此了解同時管理兩個和平進程的政治代價是無法接受的。
對阿拉法特而言,他跟以色列同行一樣絕望。巴勒斯坦領導人誤判冷戰結束的地緣政治影響。因為支持伊拉克獨裁者海珊在1990年入侵科威特,阿拉法特疏遠了巴解組織在波斯灣地區的富裕支持者,導致巴解組織的破產和國際孤立。阿拉法特的戰略誤判堪比二戰期間,耶路撒冷大穆夫提侯賽尼(Haj Amin al-Husseini)挺德國納粹所犯下的巨大錯誤 。
此外,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義是巴解組織成立以來最激烈的抗議行動,但既不是由該組織發起,也不是由該組織領導。阿拉法特迫切需要重新控制巴勒斯坦民族運動,他決心不惜一切代價在被占領的土地建立勢力。這種短暫的脆弱性說明了為什麼巴解組織願意在約旦河西岸和加薩建立小型基地,而不保證巴人能夠行使自決權。奧斯陸協議甚至未包含以色列停止擴大屯墾區的承諾,更不用說拆除了。
在這種背景下,巴勒斯坦恐怖主義和以色列的嚴厲報復形成惡性循環,巴人忍受著集體懲罰、經濟衰退和以色列屯墾區的擴張,這一趨勢即使在拉賓統治下也持續存在。1995年11月,拉賓被一名猶太極端分子暗殺,他視拉賓為「出賣以色列聖地」的叛徒,當時,一系列自殺炸彈攻擊事件已經削弱拉賓的政治影響力。
奧斯陸協定進程在以巴最終解決辦法的性質上保持「建設性模糊」,播下了自己滅亡的種子。協議很複雜,漏洞百出,反映被佔領者和佔領者之間的權力不平衡,他們的期望註定要與國家敘事和國內政治考量發生衝突。
到最終和平協定談判開始時,以色列的任何和平建議——即使是巴拉克總理、歐麥特總理分別在2000年和2008年提出的全面和平建議——都無法滿足巴人不切實際的期望。此外,這些提議超出了以色列所能妥協的範圍,為以色列極右翼的崛起鋪路,其代表便是總理納坦雅胡目前的原法西斯聯盟。
2020年亞伯拉罕協議使以色列與四個阿拉伯國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摩洛哥和蘇丹——的外交關係正常化,證明了奧斯陸協定的失敗。奧斯陸協議時代的普遍看法是,與巴人的和平將成為以色列與阿拉伯世界之間的和平墊腳石。最終,地緣政治考慮占了上風,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似乎正在接近外交正常化。與此同時,以阿衝突越來越像過去的遺跡,而巴勒斯坦仍然被佔領。
美國作為亞伯拉罕協議的主要設計者,必須利用這一區域性調整來減輕對巴人的虐待。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之間任何正常化,先決條件都應該以在巴勒斯坦問題上取得有意義進展。但是,一項未能破除納坦雅胡猶太狂熱分子聯盟的協議 ,只不過代表一個精明政治戰術家所精心策劃的表面調整。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Slow, Tragic Death of the Oslo Accord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