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失靈視角:市場如無辜赤子 將遭狼群般的國家主義襲擊

阿德曼(Jeremy Adelman)    2023年10月16日 07:00:00

阿德曼(Jeremy Adelman)

●普林斯頓大學全球歷史實驗室主任




 



論農奴和人



 



1931年,海耶克受邀前往倫敦政經學院授課,脫離奧地利學派的紛紛攘攘,轉身投入國家如何彌補市場失靈的激辯當中。正是在倫敦,他寫下經典名作《通往奴役之路》,這是戰後新自由主義的原始文本,也是正面反駁20世紀經濟學另一派原始文本、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之作。但海耶克在隨後的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鬥爭中不幸落敗,用他忠誠學生的話來說:「1930年代初期,我抵達倫敦政經學院時,人人都是海耶克主義者;10年後,只剩下兩個人:海耶克和我。」



 



自由主義時代的消逝,迫使海耶克更深入研究市場經濟之運作與隨後的解體。他認為,當知識處於分散且主觀的狀態時,就必須仰賴市場的力量來協調活動。在缺乏中央權威的情況下,數以百萬計、在各種活動中進行的交流和訊息傳遞,將讓價格機制進行調整、傳遞訊號及引導人們的選擇。



 



因應大蕭條的苦果,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求助於「計劃」經濟,以解決市場無法自我糾正的問題。然而,海耶克認為計劃不只是權宜之計;而是一場全面的認知劇變,標誌19世紀自由主義的最終結局。自由帶來繁榮,但人們為求保有現有舒適環境而倍感焦慮,以至於願意接受國家管控的合理化生產和分配。



 



相信人類有能力掌握資訊、新工具和科學理性,創造一個有計畫的未來,這種信念正符合時代精神。凱因斯因而成為海耶克的死對頭。他們的衝突被詳實記錄下來,以至於我們很難想像有任何細節會改變這種看法:凱因斯和現代監管福利國家正在崛起,海耶克和少數脾氣暴躁的秩序自由主義者,則宛如預言不被相信的希臘神話女先知卡桑德拉。



 



但大肆炒作專業和工程學的重要性,不僅凸顯凱因斯主義者和海耶克主義者之間的矛盾,也揭示海耶克擔憂現代社會對其掌握世界能力的過度自信(也就是他所謂的「科學主義」)。他把所有的不滿傾注在《通往奴役之路》上。這本來是兩卷研究報告的上冊,最初名為《理性的濫用與衰落》(The Abuse and Decline of Reason),後來成為新自由主義思想的試金石。正如海耶克在1937年寫給美國記者李普曼(Walter Lippmann)的信中指出,「青睞計劃的整體趨勢,是來自於誤解『科學』的方法,也是沾沾自喜於過去百年來科學進步導致人類濫用理性力量的結果。」理性不是一項事物,而是一種過程,這意味進步是不受計劃的。



 



當德國空軍轟炸倫敦時,海耶克仍在書房筆耕不輟。1944年9月,《通往奴役之路》在美國出版時,被譽為「當代經典」,但事實證明它也是針對計劃經濟的永恆批判,以及為追求更高價值而引導經濟的辯護之辭,只是後者常常遭到繼起的自由市場論者所忽視。海耶克批評自由放任、提倡福利政策,但許多人卻刻意遺忘這一點,即使不論其他目的,單為了挫敗中央計畫的吸引力也已足夠。當凱因斯為了共同設計戰後經濟秩序而赴布列敦森林時,自稱讀到《通往奴役之路》,「深受感動地贊同」書中觀點。



 



考德威爾和克勞辛格在講述海耶克生平的上冊書中,對出版品和檔案資料進行徹底審視,以至於偶爾太過重視旁枝末節而見樹不見林。即使《海耶克》一書稱不上讓人愛不釋手,但仍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著作。他們認真對待海耶克為了回答基本問題而一路走來的曲曲折折,直到他在美國一舉成名。《讀者文摘》刊登刪節版的《通往奴役之路》後,該書在冷戰初期聲名大噪,也成為反對社會主義和政府慷慨散財的哀嘆。



 



該書印量達數百萬本,包括圖畫版,甚至通用汽車公司也發行自己的宣傳小冊。海耶克後來發現,這個刪節版將經濟計劃者描繪成社會主義者,並且是自由的敵人。此外,它也粉飾太平,沒有追究公民消費者為了追求確定性的舒適、寧願放棄做決定的重擔,才是導致回歸農奴制的禍首。海耶克的思想被扭曲用於一個他既願意結盟、又經常感到不安的計畫上,這並非第一次。



 



兩種芝加哥學派



 



我們很難想像有如此截然不同的兩個角色。海耶克是近乎舊世界貴族的人物,傅利曼則是畢業於紐澤西州羅格斯大學的猶太人,兩人確實是一對奇怪搭檔。前者是在自由主義衰落的年代裡長大,而後者則是在大蕭條時期開始職業生涯。前者對家庭漠不關心,而後者則是忠誠的丈夫,妻子羅絲(Rose Friedman)同樣才華橫溢,也與他共同著書。



 



事實上,正如伯恩斯指出,傅利曼雖然支持和提升女性經濟學家的地位,但這些努力有限。1976年他獲頒諾貝爾獎,但他的《美國貨幣史》(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另名共同女作者施瓦茨(Anna Schwartz)卻未能共享殊榮。該書將美國內戰後重建時期以來的資本主義,重新定義為對貨幣存量的爭奪戰,特別指出美國央行在1930年代讓經濟衰退轉為大蕭條。同樣,當美國總統雷根在1988年授予傅利曼自由勳章時,他也沒有與妻子羅絲分享殊榮,但他始終將她視為智力對等的夥伴。(布希總統後來打趣說,她是唯一可以在爭論中辯得過他的人。)



 



傅利曼的魯莽與海耶克的古板高尚風格形成鮮明對比。傅利曼喜歡打斷演講者,與他們唇槍舌劍,這讓海耶克心煩意亂;當傅利曼透過辯論而明星式地崛起時,海耶克因蒙特佩勒林學會的辯論會更加失望不滿。



 



但兩人之間也存在著更深層的分歧,目前正在美國共和黨內部和全球右派上演。今一如昔,新自由主義者們的觀點大相逕庭。傅利曼樂觀看待市場的彈性,以及個人傾向破壞政府控制市場的努力。海耶克的結論卻截然不同,尤其是在《通往奴役之路》中:隨著自身需求的增加,消費者公民將寄望政府控制市場的不確定性。兩人都傾向相信歷史的結果不可避免,卻對即將發生的情況做出相左的預言。



 



儘管如此,他們對市場效率和私有財產對自由社會的重要性,有共同的基本信念。他們在人們看壞時代之際獲致成功,兩人都認為自由主義長期處於困境,需要救援。如果無人看守,市場就像無辜赤子,將遭宛若狼群般的國家主義、社會主義和社會工程師襲擊。(系列二之二)



 



(翻譯:吳巧曦,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Two Faces of Neoliberalism》,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永慶房屋用品牌廣告彰顯房仲核心價值「誠實」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