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雲端視角:科技巨頭借時髦的演算法 擁有宰制我們之力

楊尼斯(Yanis Varoufakis)    2023年11月11日 07:00:00

楊尼斯(Yanis Varoufakis)

●希臘前財政部長

●歐洲現實不服從陣線(MeRA25)總書記

●雅典大學經濟學教授




 



過去一個多世紀以來,市場力量過大,一直是現代社會必須處理的課題。但大型科技公司勢力強到宰制我們,難道是新的挑戰?Google、亞馬遜(Amazon)或Meta,與1920年代的標準石油(Standard Oil)、1970年代的IBM、或較近代的沃爾瑪(Walmart),本質上有何差別?



 



如果沒有差別,那麼或許我們就能立法監管科技巨頭,沿用美國1890年「薛曼反托辣斯法」(Sherman Antitrust Act)的模式。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主席莉娜汗(Lina Khan)正朝那個目標勇往直前。



 



可悲的是,那注定行不通。現在的科技巨頭截然不同,不可能再像我們以往碰過的托辣斯(trust)、卡特爾(cartel)或企業集團(conglomerate)那樣受監管。



 



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把資本主義描繪成某種集市城鎮(market town),讓家族經營的屠宰場、麵包坊和釀酒場,能透過公開、秉持道德的競爭促進公眾利益,這與現代經濟毫無相似處。現代產業––從鐵路、能源與電信,到肥皂粉、汽車與製藥––幾乎每一種都是由巨型企業集團組成的卡特爾,他們緊緊宰制著市場,唯有在政治人物拿出意志力制定、落實反托辣斯法,有時甚至依法予以分拆時,才偶爾會鬆開箝制。



 



為什麼同樣的做法,套用在今日科技巨頭身上就行不通?他們有何獨特之處?



 



反托辣斯法規起初立意是要防止大企業操縱物價,先是限制供應量,直到價格漲到讓他們壟斷事業獲利最大化的價位才罷手,消費大眾和廣大勞工(其就業率隨產出下滑)的權益因而受損。這顯然不適用於今日的科技巨頭,因為這些科技巨頭的服務免費提供,供應也無拘無束。



 



當年美國總統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領頭分割標準石油公司,儘管政治上需要莫大的道德勇氣,但技術上輕而易舉。但如今,要如何分拆亞馬遜、臉書、Paypal,或甚至Airbnb、特斯拉(Tesla)或星鏈(Starlink)?如果政府試圖為之,勢必遭遇使用者憤怒反抗,因為對用戶而言,這些平台四通八達、無遠弗屆的性質,正是他們使用的原因。



 



服務免費提供,意味著使用者並不是付費顧客;付費顧客的角色保留給眾多商家,他們需要使用科技巨頭的演算法,才能觸及平台服務的使用者。賣家為取得這種特權,遭亞馬遜或臉書索取高額費用(因而被搾取某種形式的雲端租金)。監管當局於是面臨一種無解的政治難題:他們必須違逆輿論風向(響應科技巨頭徵召捍衛平台完整的數百萬計用戶),以保護資本家不受制於這些「科技-封建領主」(techno-feudal lords),或如我在拙著新書《科技封建主義:是什麼殺了資本主義 》( Technofeudalism: What Killed Capitalism,暫譯)稱之為「雲端領主」(cloudalists)。那是巨大的風險。更何況,那甚至還不是科技巨頭市場力量大得異常背後的主因。



 



科技巨頭(Big Tech)不該與高科技(High Tech)混為一談。工業機器人製造商,像是ABB、庫卡(Kuka)、川崎重工(Kawasaki)和安川電機(Yaskawa),造就了燦爛奪目的科技奇蹟,但卻不像科技巨頭那般擁有強大力量可宰制我們。1960年代和1970年代,IBM的電腦藉由供應技術尖端(就當時而言)的機器,箝制了政府和民間企業電腦市場。AT&T也在電話服務方面,具有形同壟斷市場的地位,直到1984年被分拆為止。但無論是IBM或AT&T,都沒能像科技巨頭那般控制著我們。



 



原因之一是,架構在網際網路上的平台,像是WhatsApp和TikTok,都受惠於巨大的網路效應:每吸引新的使用者,他們提供的服務對現有用戶的價值就更高。AT&T的網路效應,是倚靠對其他電信公司用戶通話索取更高費用––那項優勢可被監管當局輕易移除,只要禁止電信業者對撥打給對手顧客的通話加收費用即可。



 



但監管當局怎樣才能取消X(昔稱推特)或臉書的網路效應?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意指讓你能把所有的貼文、照片、影片、朋友和跟隨者,統統從X和臉書無縫接軌搬移到另一個平台(比方說,Mastodon)––那就技術面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壯舉,不像允許AT&T顧客打電話給Verizon顧客無須加收費用那麼簡單。



 



就連強制要求互通性的困難度,也不是賦予科技巨頭市場勢力的最大來源。1970年代初期,IBM壟斷了電腦運算工具,與標準石油宰制能源業、或底特律車廠幾乎壟斷私人運輸的手法,可說是大同小異。



 



讓科技巨頭不同於IBM的則是巨大的差異性。他們的機器並未變成有感知的、魔鬼終結者(Terminator)式的。但卻更有意思:他們能自我改造,借時髦的演算法之力,從運算的生產工具,轉變為行為修正的生產工具。



 



以我們身為消費者的能力,科技巨頭的雲端資本(像是Alexa、Siri和Google Assistant)訓練我們去訓練它來建議我們該買什麼。一旦雲端資本博得我們的信賴,就能把它為我們挑選的東西直接賣給我們,跳過所有的市場。



 



雲端資本的擁有者,也就是雲端領主,向這些附庸的商家索取雲端租金,而我們這些使用者則為雲端領主免費做工,每捲個頁面、按個讚、分享內容或寫評論,都在擴充他們的雲端資本。至於在工廠和倉庫裡的無產階級,他們也被同樣的雲端資本套牢,手掌握著或手腕戴著的裝置驅策他們像機器人似的加快腳步工作,時時受演算法監督。



 



在科技封建制度下,監管當局能為我們做的少之又少,因為我們已經放棄了對自己心智的完整所有權。每個無產階級者在上班時間轉變成雲端勞工,在其餘時間轉變成雲端農奴。每個自僱者搖身變成雲端臣僕和雲端農奴。民間資本家從我們身邊搜刮走所有的實體資產,雲端資本家則連我們的心靈資產都剝奪一空。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要保有個別的心智,我們必須集體擁有雲端資本。我們若想把雲端資本從修正行為的生產工具,轉變成人類合作與解放的生產工具,那是唯一的途徑。這或許聽起來像在空中畫餅,但比起寄望於政府監管科技巨頭,烏托邦理想色彩還沒那麼濃呢。



 



(翻譯:余雅薇,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Big Tech Cannot Be Regulated》,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永慶房屋用品牌廣告彰顯房仲核心價值「誠實」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