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殖民視角:以巴的衝突 雙方都有合理訴求黑格爾式悲劇

班阿米(Shlomo Ben-Ami)    2023年12月04日 07:00:00

班阿米(Shlomo Ben-Ami

以色列前外交部長

托雷多國際和平中心副總裁




 



以色列對哈瑪斯10月7日大屠殺的強硬軍事回應,在世界各地激起大規模的示威遊行。在加薩地區持續不斷的戰事中,以色列再次被許多西方人視為一個壓迫性的殖民強權,「巴勒斯坦將獲得自由,從河流到海洋」的口號,已成為大學校園和社群平台上的共同呼聲。



 



但這種認知與當地實際情況並無多大關聯。與哈瑪斯及其西方辯護者所認為的相反,以色列為數眾多的巴勒斯坦裔並不急於被「去殖民化」,以色列民主研究所(Israel Democracy Institute)最近進行的民調發現,巴裔以色列人雖尚未獲得完全的平等地位,但自加薩戰爭爆發以來,他們贊同這個猶太國家的比率已從6月的48%攀升到70%



 



雖然以色列占領約旦河西岸的殖民本質無可辯駁,但同樣重要的是本世紀初,巴勒斯坦人制約式的兩度拒絕以色列的和平提議,加速以色列和平運動的消亡。已故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席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在2000年拒絕了第一份提議(即所謂的柯林頓和平參數),對此,沙烏地阿拉伯駐美國大使班達爾(Bandar bin Sultan)強烈譴責,斥之為「對巴勒斯坦人民犯下的罪行」。



 



第二次提議是在2008年提出的。當時的巴勒斯坦首席談判代表、已故的艾瑞卡(Saeb Erekat)承認,以色列「向我們提供100%的土地」和一個位於東耶路撒冷的首都,而他的回應是「既然我們已經受到如此多的不公正對待,那何必急於一時呢?」這雖反映巴勒斯坦人的義憤填膺,但也同樣是被誤導了。



 



巴勒斯坦人一貫迴避道義責任的做法,無意中助長以色列基本教義派極右翼的崛起。鑑於巴勒斯坦主流人士向來附和以色列左派譴責占領行動,但看到他們堅決否認哈瑪斯10月7日的屠殺,仍令人極其失望,知名政治家阿什拉維(Hanan Ashrawi)甚至聲稱,這次襲擊是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和美國總統拜登共同捏造的。



 



隨著以色列被視為終極殖民壓迫者,西方帝國主義的罪惡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就連杭士基(Noam Chomsky)這位尖銳批評以色列不道德行動的學者,也承認以巴衝突與阿爾及利亞、越南發生的衝突幾乎沒有相似之處。以色列人可不是「黑鬼」(pieds noirs),這是過往對出生在阿爾及利亞的法國白人定居者的蔑稱。



 



然而,許多著名的左翼批評家仍繼續宣揚這種簡化的說法,例如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哲學家巴特勒(Judith Butler)就拒絕只批評以色列在占領地上的行徑,而是主張建立一個從地中海到約旦河的「共居」(cohabitation)體系,以they/them代名詞自稱的巴特勒,也譴責哈瑪斯「恐怖和令人反感的大屠殺」,卻不願放棄先前將哈瑪斯和真主黨描述為進步的「社會運動」,是「全球左翼的一部分」。喬治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席希(Lara Sheehi)也同樣在合理化哈瑪斯的行為,聲稱:「我們需要想想解放可以有多可怕。」



 



相較之下,斯洛維尼亞哲學家齊澤克(Slavoj Žižek)則摒棄這種空洞的道德主義,明確譴責哈瑪斯的恐怖攻擊,並正確地指出雙方基本教義派秘而不宣聯盟,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他對於以色列可能被描述成我們這個時代頭號壓迫者的警告可能成真,但這種說法一樣也是過於簡化,還無意中為該地區最具壓迫性的政權洗白,要知道伊朗代理人與阿拉伯聯盟在葉門的戰爭,有40萬平民悄無聲息地丟掉了性命。



 



如果以色列真是像它自稱的「人為的」殖民國家,應該早就垮台了。即使現在哈瑪斯依然堅信以色列終將滅亡,就像12世紀的十字軍耶路撒冷王國那樣。



 



與此同時,在被占領的地區,衝突已持續55年,在以色列也持續75年。歷史上沒有哪個殖民國家(不論多麼強大)能經得起如此曠日持久的民族解放鬥爭。一般來說,殖民占領不會被認為攸關殖民者的生存,以至於即便面對無休止的起義、國際社會日益不滿和整個阿拉伯世界的敵意,還會堅持我行我素。



 



但即使殖民典範式適用於以巴衝突,其背景仍然至關重要。突尼斯猶太裔的法國作家梅米(Albert Memmi)──自我認同「阿拉伯猶太人」──在1957年出版的《殖民者與被殖民者》 (The Colonizer and The Colonized,暫譯)一書中,鼓吹解放殖民地國家,但2006年出版的《去殖民化與被去殖民化者》( Decolonization and the Decolonized,暫譯)則反映出他對後殖民時代顯現的特徵,包括「貪腐猖獗、暴政、限制智力發展、暴力侵害婦女、仇外心理和迫害少數族群」,愈來愈憂心忡忡。



 



巴勒斯坦學者薩依德(Edward Said)也有同樣的憂慮,他痛惜前殖民地國家淪為一黨專政的獨裁國家,深陷內亂與貪得無厭的寡頭政治,並警告:「從巴勒斯坦的潛在獨立國家地位中,已可看到結合黎巴嫩亂象與伊拉克暴政的特徵」。



 



此外,殖民主義辯論直接影響「兩國方案」的可行性。以色列決策者與梅米、薩依德一樣,敏銳的意識到巴勒斯坦朝向獨立之途的潛在風險,比如建國進程受阻、激進伊斯蘭團體上台並與以色列區域對手結盟的危險。當下的戰爭凸顯了這些擔憂,還有伊朗利用加薩、黎巴嫩、敘利亞和葉門的武裝民兵,包圍以色列的策略



 



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的衝突,與其說是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直接衝突,不如說更像是一場雙方都有合理訴求的黑格爾式悲劇。在短期內,結束當前戰爭所造成的可怕傷亡和物質破壞,意味著要推翻納坦雅胡的極端主義政府並約束住哈瑪斯,但要實現永久、持久的和平,我們必須超越那些輕率的類比,並認識到當前挑戰的複雜性和多面性。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False Choice Between Palestinian and Jewish Liberation》,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永慶房屋用品牌廣告彰顯房仲核心價值「誠實」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