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種族視角:在納坦雅胡領導下 自由派猶太人與以色列日益疏遠

馬毅仁(Ian Buruma)    2023年05月21日 07:00:00

 




馬毅仁(Ian Buruma)

●《紐約書評》前編輯




 



當政治領導人及其崇拜者聲稱,匈牙利裔美國猶太慈善家索羅斯(George Soros)在世界事務上左右逢源時,我們知道反猶太主義已經不遠了,但這些主張的反猶性質並未阻止匈牙利總理奧班、美國前總統川普及其追隨者宣傳這些主張。



 



奧班和川普常常以他們支持以色列來證明他們不是反猶主義者,去年10月,川普誇口說:「沒有哪位總統比我為以色列做的更多」,奧班稱以色列和匈牙利是「成功的保守社區的典範」,但也表示,匈牙利人「不想成為混血兒」——這種說法更像是老式種族主義,而不是對猶太人民的同情。



 



然而,在今天的政治環境中,親以色列和反猶主義並不矛盾。事實上,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及激進的內閣成員,與歐洲和美國右翼民族主義者有很多共同之處。



 



畢竟,以色列極右翼極端分子和奧班一樣是種族民族主義者,例如,國家安全部長班吉維爾(Itamar Ben-Gvir)從種族角度定義民族身份, 呼籲驅逐涉嫌對猶太國家「不忠」的巴勒斯坦族以色列公民。他的主要榜樣是激進的卡哈內(Meir Kahane),他把跟巴勒斯坦人共存比喻成「與癌症共存」。



 



在以色列當前的領導者下,全世界自由派猶太人感到與以色列越來越疏遠還有什麼可奇怪的呢?民主黨眾議員奧欽克洛斯(Jake Auchincloss)最近表示,他的猶太選民在許多問題上看法分歧,但都擔心以色列正在走向「反自由民主」,甚至親猶太的復國主義反誹謗聯盟(Anti-Defamation League)也譴責以色列新政府特有的「猶太種族主義」。



 



誠然,其中一些緊張局勢可以歸因於政治分歧,以色列政府拒絕許多散居海外猶太人所抱持的自由主義觀點,但日益擴大的鴻溝也反映更深層次的轉變。



 



縱觀歐洲歷史,種族民族主義與反猶主義齊頭並進,從某種程度上說,前者定義了後者。德國末代皇帝威廉二世受到狂熱的英國反猶主義者張伯倫(Houston Stewart Chamberlain)的影響,批評美國和英國「被猶太化」,與那些在他眼中看來只在乎錢、用錢就能買到公民身分的國家不同,所有真正的德國人都應該紮根於他們的祖國, 當然,希特勒也持這種觀點。



 



許多歐美反猶主義者將猶太人視為天生的布爾什維克,但對猶太人的懷疑不僅限於右翼,史達林雖不贊同「血與土」的意識形態,但仍將猶太人視為「無根的世界主義者」,忠誠度始終可疑。



 



反猶主義者傾向於將猶太世界主義與美國社會的多種族特徵聯繫起來,這種偏見經常與 反資本主義聯繫在一起,因為追求財富被認為是猶太人和美國人的典型特徵。



 



最近在英國衛報上發表的一幅政治漫畫,就是左翼偏見的完美例子。這幅漫畫把即將離職的英國廣播公司(BBC)主席、前高盛銀行家夏普(Richard Sharp)描繪成大鼻子、厚嘴唇的富豪,隨身攜帶一個盒子,裡面裝有伸著黏糊糊觸角的魷魚,和一個英國首相蘇納克的木偶,漫畫的訊息非常明確:猶太人夏普正在幕後控制著蘇納克。



 



激進民粹主義(主要是極右翼,但也不排除極左翼),其實是對全球化以及銀行、跨國企業、超國家機構的權力、資本自由流動的反彈,人們普遍擔心被這些全球潮流席捲一空,這重新點燃了對那些承諾將權力歸還給「本土」人民、剷除腐敗的「全球主義」精英領導人的渴望。



 



不久前,這些全球主義惡棍通常會被激進民粹主義領導人認定為美國人和猶太人。然而,在川普及其追隨者的影響下,美國本身已成為全球反動派的燈塔,包括以色列現任領導人。



 



早期的猶太復國主義者試圖將以色列建立為猶太人的家園,從未打算讓它成為猶太人的禁臠。抵達以色列並以此為家的猶太人,並不是這片土地的原住民,只有信奉東正教的猶太人相信這是上帝應許之地。卡哈內顯然相信這一點,他其實是出生在紐約布魯克林(並在1990年在曼哈頓被暗殺),而他的觀點得到美國福音派基督徒的認同,他們認為猶太人註定要失敗,除非他們在世界末日來臨時接受基督教。



 



去年在德州達拉斯舉行的保守黨政治行動會議(CPAC)上,奧班是主要演講者,他會見了粉絲與同為CPAC演講人的弗萊舍(Yishai Fleisher)。弗萊舍在推特曬出與奧班的拍後,會問及這位匈牙利總理所謂的反猶主義,結果他回答說他不在乎。



 



弗萊舍說,他不是「散居海外的猶太人」,而是以色列人。作為「主權同胞」(fellow sovereign),他將奧班視為反對「尋求強行開放邊界和消除民族身份的全球主義議程」的盟友。這堪稱以色列與海外猶太人之間日益擴大裂痕的最佳寫照。



 



1898年,現代猶太復國主義之父赫爾佐(Theodor Herzl)在耶路撒冷會見威廉二世,希望獲得他對猶太家園的支持。德皇坐在他的白馬上, 赫茨爾站著,德皇顯得意興闌珊,但如果他今天還活著,站在同一個地方,他很可能會對他所看到的感到高興。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Israel's Flirtation With Anti-Semite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