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金融視角:銀行利用科技封建制度 阻斷我們的數位支付

楊尼斯(Yanis Varoufakis)     2023年05月25日 07:00:00

楊尼斯(Yanis Varoufakis) 

●希臘前財政部長

●歐洲現實不服從陣線(MeRA25)總書記

●雅典大學經濟學教授




 



 



 



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倒閉時,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安排把該行資產強行售予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此舉違反FDIC的基本規則,亦即已擁有全美未投保存款比率超過一成的銀行,不得藉由收購另一家國內銀行進一步擴張。但因首要考量是避免納稅人承擔紓困另一家銀行的代價,所以摩根大通這個全美最大銀行、「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在美國當局容許、甚至協助下,規模更壯大了。



 



民主黨與共和黨罕見地展現超黨派精神,一致讚賞FDIC的行動,樂見摩根大通以「私部門」計畫挺身而出英雄救美,避免加重納稅人負擔。令人遺憾的是,真相其實沒那麼英勇: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與FDIC商議了一筆500億美元的信用額度和一樁損失分攤協議,將導致美國納稅人130億美元的損失。簡言之,解救第一共和銀行帶給美國民眾雙重負擔:稅負將加重,一家「大到不能倒」的銀行體型更壯碩了,隱含更大的系統性風險。



 



第一共和銀行規模小,但該行的命運預告日後會發生更大的事件。由於物價上漲,且工資也漲(漲幅較小),美國公共債務占國民所得的比率萎縮。但隨著聯準會(Fed)提高利率抑制通膨,銀行帳目上的美國公債價值已下跌(既然此時可買收益更高的新債券,何必買收益低的二手價券?)也因為銀行持有的安全資產大部分是美國國庫券,諸如矽谷銀行(SVB)、 Signature Bank、第一共和銀行這種破產事件接踵而至。



 



這種交互作用短期內不太可能停止。勢必會有更多銀行倒閉,那將助長「大到不能倒」銀行給社會帶來更大的系統性威脅。此外,當局誤導大眾,讓他們誤以為紓困銀行不會用到自己繳的稅金,這將為未來的銀行業危機鋪路,屆時將迫使忿忿不平的大眾付出更多。



 



除了由摩根大通這種巨型銀行吸收第一共和這種小銀行之外,還有一種替代的解決辦法,且不會把擔保未投保存款的成本轉嫁給納稅人。這種辦法就是:Fed存款帳戶,或者,也可說是逐步推出一種由Fed發行的數位美元。



 



試想,假如美國央行發行了一款央行數位貨幣(CBDC),第一共和銀行此案將如何解決?無需FDIC用納稅人的錢為該行的存款提供擔保,Fed可為第一共和銀行的儲戶建立數位帳戶(或數位錢包),然後把他們的存款餘額記入這個數位帳戶。儲戶可把這些錢留在新的Fed帳戶裡,用使用者名稱和Fed提供的PIN碼從這個帳戶付款,或把存款餘額轉帳到別的銀行帳戶。



 



錢放在Fed帳戶,帳戶裡的存款形同受到Fed擔保,不會給納稅人帶來額外的負擔,也不必向其他銀行收取費用。如果擔心貨幣供給量會因此增加,牽動Fed資產負債表規模擴增,進而助長通膨,Fed大可從已持有堆積如山的證券(例如抵押擔保證券和美國公債)中,出售等值的資產,以抵銷新增的貨幣供給。



 



到頭來,納稅人權益全部受到保護,同時,像摩根大通這些巨型銀行,也不准許再擴大規模。事實上,華爾街終會面臨Fed帳戶的競爭,迫使他們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反對CBDC人士想必會急著找鍵盤打字,譴責我協助「老大哥」擴大掌控人民的每一筆交易。但他們是罵錯對象。數位貨幣已經存在了,日益取代現金支付。國稅局(IRS)、聯邦調查局(FBI)乃至於各地的警察局,都能立即存取查我們的支付資訊。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不需要CBDC,也能凍結參與反疫苗抗爭的卡車司機銀行帳戶。銀行和大型科技公司,不也經常中止他們認為觀點不妥人士的帳戶,或拒絕與其交易。



 



換句話說,我們已經生活在一個科技封建制度社會(techno-feudal society),在這種環境下,我們的支付交易必須獲得往來銀行的直接批准、我們的政府間接允准。信用卡公司、銀行、官僚以及其他無須負責任且資訊不透明的中介者,現在已可透過集中方式,阻斷我們的數位支付。



 



也許聽來突兀,但CBDC比現在的情況更能加強保護公民的隱私,免得我們受制於過度中央化的權力。可以採用兩套分開、獨立的資料管理系統來達到制衡目的。管理Fed帳戶的那一套系統可完全匿名化(一如加密幣帳戶那般不具名,只用一長串數字辨識),另一套系統則受相關當局監督,可檢查是否有逃稅、洗錢之類的非法活動。如此 一來,推行以民主方式妥善控管的CBDC,可帶來多重利益:加強稅金徵收、抵抗通貨緊縮(deflation)、並且更能抵禦「老大哥」(及其眾多哥兒們)的監控。



 



那麼,為何那些人對華爾街挾數位貨幣監控我們不以為意,卻如此敵視CBDC呢?到底誰怕CBDC?



 



曾幾何時,反政府干預的自由派人士發出怒火,抗議限制吸菸者選擇罹患肺癌的由由,助長了菸草商的貪婪。如今,對Fed帳戶前景的恐懼所點燃的怒火,則為維護銀行家既得利益服務。戴蒙和其他TBTF高層有理由恐懼,因為Fed CBDC可能威脅他們繼續擴大帝國版圖。世界各地的銀行家有理由恐懼,因為許多現在利潤豐厚的生意,未來將不再需要。那些服務諸如保管儲戶存款、支付處理等等,一旦「去中介化」(disintermediated),他們將突然喪失把整個社會當人質的能力。



 



(翻譯:余雅薇,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Who’s Afraid of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房仲唯一真房價保證



 



一起百萬年薪



 



誠實的重要性-真實故事改編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