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魯雪娃(Nina L. Khrushcheva)
●紐約新學院國際事務教授
●前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曾孫女
西方人二十年來百思不解,為什麼俄羅斯人會被普丁蠱惑。外交使節、經濟學家和博學多聞者都未能提出令人滿意的解釋。但學術界人士和策略專家力有未逮之處,或許兒童電視節目《芝麻街》(Sesame Street)裡的人物,從科米蛙(Kermit)到艾蒙(Elmo),可以勝任。
1996年,我的家鄉正經歷「休克療法」(shock therapy)––蘇聯解體後依政令迅速自由化和私有化 。當時我在普林斯頓攻讀博士學位。有一天,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一則有關俄羅斯的報導吸引我注意。通常,不是關於血腥謀殺、企業併購就是某個寡頭的崛起或沒落,總是以「比你高尚」的口吻播報的負面報導,總是令人氣惱。但這則不同,乍看下是正面的報導:布偶劇將登陸莫斯科。
然而,CNN主播語調傲慢的評論令我氣餒。《芝麻街》落腳俄羅斯,顯然不是文化交流的範例,因俄國改革開放促成。而是被描述成,豬小姐(Miss Piggy)和大鳥(Big Bird)此行,將把美國民主意識散播到前蘇聯統治的廣大領域,深植於俄羅斯、愛沙尼亞、烏克蘭、喬治亞和其他前蘇聯共和國兒童的心靈。我立刻切換頻道。
一個以學習和分享正向訊息著稱的兒童電視節目,被扭曲成政治宣傳,以說教式的拯救態度呈現,又是美國贏得冷戰的另一種宣示。但俄羅斯自己也擁有豐富的文化,不僅包括托爾斯泰(Tolstoy)和波修瓦劇院舞團(the Bolshoi),也包含《晚安,孩子們!》( Good Night, Little Ones!)兒童節目,和《芝麻街》一樣精彩而暖心。
所幸《芝麻街》幕後團隊並未像美國新聞報導和眾多美國民眾那般,流於道德優越感和文化蔑視。相反地,1990年代初主導把《芝麻街》引進俄羅斯的執行製作人娜塔莎·蘭斯·羅格夫(Natasha Lance Rogoff)在新書中表示,這是真正的文化合作,而不是說教或征服。
在《布偶在莫斯科:在俄羅斯製作芝麻街意想不到的瘋狂真實故事》( Muppets in Moscow: The Unexpected Crazy True Story of Making Sesame Street in Russia,暫譯)書中,羅格夫不避諱有政治成分涉入。她公開坦承,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和當時的參議員拜登(Joe Biden)「在國會領頭支持芝麻街走向國際」,並宣稱這群布偶是「理想的大使,向前蘇聯境內的兒童示範自由市場經濟的價值觀與益處」。但她也說明,「向祖國俄羅斯譯介芝麻街熱情洋溢和理想主義的觀點,不僅很困難,也十分危險」。
羅格夫書中包含對後蘇聯時代初期非法金錢勾當的詳細敘述,當時新聞記者和商業人士遭到謀殺,冷血殘暴的惡徒可能把「豬小姐」視為榜樣,把後蘇聯體制給理性化、正常化和現代化了。
或許更重要的是,羅格夫闡述,即使俄羅斯版芝麻街骨子裡是美國節目,內容也非關美國。肯定不是用來為美國作政治宣傳,而是刻畫基本的人類價值觀,例如友誼和溝通––對於合力製作這個節目的俄羅斯和美國工作人員來說是如此 ,對於在前蘇聯各地的觀眾也是如此。
瞄見CNN報導後不久,我在1996年造訪莫斯科,在當地也觀賞了《芝麻街》,欣見一個寬厚、愉快且製作優良的節目,既包含美國版固有的內容,也納入俄羅斯特有的故事。
羅格夫有時也不免流於陳腔濫調,把俄羅斯人描繪成卡通人物般的刻板形象 ––滑稽、笨拙、矯揉造作,而且有濃厚的口音。但羅格夫仍值得讚揚,不僅因為她故事說得好,也因為她的堅持和投入,否則就沒有俄羅斯版的芝麻街,那將是俄國兒童的一大損失。 參與贊助此節目的女性企業家波麗索娃(Irina Borisova)曾解釋她為何決定出資:「每個自重的人都明白,現在是為俄羅斯兒童做點事的時候了。遺憾的是,說的多卻做的少。」她相信,在俄羅斯「瞬息萬變」且「仍非常暴力」的時刻,「像芝麻街這樣的節目,可向國人示範如何生活在一個安和樂利的社會」。
羅格夫明白,關鍵在於以行動示範,而非說教。行動要誠懇、高尚且有人情味,而不是發表自吹自擂、輕蔑他人的演講。在1990年代,俄羅斯人一窩蜂模仿美國人的所做所為。但他們也陷入自我掙扎,羅格夫就提到關於拉赫曼尼諾夫(Rachmaninoff)和搖滾樂的辯論有一番著墨。當今俄羅斯文化標幟著兩個極端,在模仿西方榜樣與悍然拒絕之間來回擺盪。
俄羅斯兒童觀賞《芝麻街》將近15年,直到2010年才停播。羅格夫表示,停播是因為普丁認為這節目不再有用處。普丁已決定,俄羅斯文化必須是關於俄國人,並且出自俄人之手––而且唯獨他能評斷什麼是「俄羅斯本色」。
1990年代,俄羅斯社會因共產統治秩序崩解而粉碎,以致與俄羅斯固有價值觀脫節。但那不表示俄羅斯社會就會變成美國社會的山寨版。《芝麻街》成功,是因為體現了通行全球的價值觀。這令人深思一個問題:假如更多美國人了解這一點,今日的俄羅斯現實是否會有所不同?
(翻譯:余雅薇,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Syndicate
(原標題為《Russian Muppets or American Puppet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