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顛覆視角:該關閉模擬電力市場 開啟公共能源網路

楊尼斯(Yanis Varoufakis)    2022年09月02日 07:00:00

楊尼斯(Yanis Varoufakis)

●希臘前財政部長

●歐洲現實不服從陣線(MeRA25)總書記

●雅典大學經濟學教授




 



我家窗戶對面山坡上的風力發電機,今日轉動得特別起勁。昨晚暴風雨已歇,但風力不減,以零額外成本(或經濟學家所謂的邊際成本)為電力網貢獻了額外的千瓦電力。不過,在可怕通膨危機中汲汲營營於生計的人們卻必須為這些電力付出高昂代價,彷彿它們是由美國德州運往希臘海岸、最昂貴的液化天然氣所產生的電力一般。這種盛行於希臘、歐洲甚至以外地區的荒謬情況必須告終。



 



這種荒謬是源自於一個幻覺,認為國家可以模擬一個競爭而有效率的電力市場。由於通往每個家庭或企業的只會有一根電纜,因此若放任市場決定,將導致完全壟斷,沒有人想要這種結果。政府則認為他們可以模擬一個競爭性市場,藉以取代用於生產和配送電力的公用事業。此言差矣。



 



市場基本教義派對於全球電力網造成什麼影響,從歐盟電力部門就可以看出。歐盟要求成員國將電力網與發電廠做切割,將發電廠私有化以建立新公司,這些公司彼此競爭,向擁有電力網的新公司提供電力。另方面,擁有電力網的公司會將電纜出租給另一些電力批發公司,這些公司又彼此競爭,將電力零售給家庭和企業。生產者之間的競爭將使批發價格最小化,而零售商之間的競爭則將確保終端消費者可以受益於物美價廉的服務。



 



可是呢,上述這些連理論上都說不通,遑論實踐。



 



模擬市場面臨著相互矛盾的要求:電力網在任何時間點都須確保維持最低電量,還要把投資挹注在綠色能源上。市場基本教義派人士提出雙重解決方案:建立另一個溫室氣體排放許可市場,並引入邊際成本定價,這意味著每千瓦電力的批發價格,應該等同於最昂貴的千瓦電力批發價格。



 



碳排放許可市場旨在激勵電力生產商改採較低污染的燃料。不同於固定稅收,碳排放量成本將由市場決定。理論上,電力業對於褐煤等可怕燃料的依賴程度越高,對歐盟頒發的排放許可證的需求就越大。這將推升它們的價格,促成業者轉向天然氣,最終轉向可再生能源。



 



若要了解監管機構的想法,不妨設想水力發電廠和褐煤發電廠的差異。水力發電廠的固定建造成本很高,但邊際成本為零:一旦水轉動發電機,發電廠下個千瓦的發電成本為零。相較之下,褐煤發電廠的建造成本低,但邊際成本為正數,結果是每要產生千瓦電力,就需要固定數量的昂貴褐煤。



 



歐盟固定水力發電的每千瓦電力價格,使其不低於透過褐煤發電的邊際成本,希望藉此豐厚利潤獎勵水力發電公司,監管機構希望這能讓它們投資在額外的可再生能源生產上。



 



與此同時,以褐煤為燃料的發電廠幾乎無利可圖(因為價格差不多只能彌補其邊際成本),而且需要為其污染購買的碳排放量許可證費用也將持續增加。



 



但理論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隨著疫情對全球供應鏈造成嚴重破壞,天然氣價格上漲,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更飆達原價的三倍高。突然間,污染最嚴重的燃料(褐煤)已非最昂貴能源,促成業者在化石燃料和液化天然氣基礎設施上進行更多長期投資。邊際成本定價幫助電力公司從消費者手中榨取巨款,後者得知自己所付費用遠高於平均電力成本而憤怒不已。當大眾發現他們或環境沒有得到任何好處,而那些在高處轉動的葉片又破壞風景時,反對風力發電機也就不足為奇了。



 



天然氣價格的上漲,暴露出把模擬市場移植到天然資源壟斷局面時特有的缺失。這些我們全都看到了:生產商沆瀣一氣、固定批發價格有多容易;他們令人乍舌的利潤,尤其是來自可再生能源的利潤,如何使公民反對綠色能源轉型;模擬市場制度如何阻礙本來可以減輕貧國能源成本負擔的共同採購;零售電力市場如何變成一個賭場,企業在未來電價上投機,手氣好時獲利,手氣差時則要求國家紓困。



 



該是關閉模擬電力市場的時候了。相反的,我們需要的是公共能源網路,其中電價代表平均成本加上小幅加價。我們需要徵收碳稅,其收益必須補償較貧窮的公民。針對未來的綠色技術(如綠氫和大型離岸浮動式風電場),我們需要進行(如首枚核武研發時的)「曼哈頓計畫」式大規模投資。最後,我們需要市政府擁有現有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和電池)的本地網路,使社區成為其所需電力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受益者。



 



(翻譯:吳巧曦,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ime to Blow Up Electricity Market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1) 【炒房幫兇大追擊專題1】永慶房屋爆業界不能說的秘密



 



(2) 【炒房幫兇大追擊專題2】永慶房屋示警 買賣屋最難防黑心仲介「低買高賣」兩面賺差價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