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毅仁(Ian Buruma)
●《紐約書評》前編輯
●著有《邱吉爾情節:與眾不同的詛咒,從溫斯頓、羅斯福到川普和英國脫歐》
24歲的黎巴嫩裔美國人馬塔(Hadi Matar)被控企圖謀殺英國作家魯西迪(Salman Rushdie),看起來他是獨自犯案。馬塔聲稱,他已故伊朗最高領袖何梅尼(Ayatollah Ruhollah Khomeini)的支持者;魯西迪的小說《魔鬼詩篇》(The Satanic Verses)出版後,何梅尼在1989年下達對他的追殺令。不過,並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馬塔與伊朗政府有任何關係。儘管如此,還是有至少一位評論者稱,此暗殺企圖是「國家推動的恐怖主義行為」。
這樣的說法聽起來有些道理。國家推動(state-promoted)不等於國家支持(state-sponsored),更不同於國家主導(state-directed)。儘管伊朗政府事實上並未試圖殺死魯西迪,但何梅尼的追殺令還是存在;會讓馬塔這樣的兇殘狂熱分子受到鼓動,國家必須承擔部分責任。
當然,過去就曾有殺人犯或者試圖殺人者因暴力言論而被煽動。2011年,挪威人布雷維克(Anders Breivik)在社會民主派的夏令營謀殺了69位年輕人;他特別關注某些作家的著作,在這些人眼裡穆斯林被歐洲自由主義者慣壞了,對西方文明而言構成嚴重威脅。這些作家和部落客的作品讓布雷維克相信自己應該藉由殺戮來拯救西方,這麼說來,是不是代表他們也對布雷維克的殘忍行徑負有責任?
關於魯西迪堅定捍衛言論自由,以及他為此付出的代價,已經有很多討論,而且確實該如此。在美國,有些右派人士主張自己跟穆斯林或左翼份子「交戰」,認為他們對美國和基督教生活方式構成存在威脅;但只要這些右派文化鬥士沒有造成「明顯且立即的危險」,就受到憲法保障。他們不能揚言要對任何人實施暴力,因為這就會造成「實際且立即的危險」;不過,他們還是可以喋喋不休地自由表達對任何信條的憎惡。
針對言論自由的法律,歐洲較為嚴格。在法國及其他許多歐洲國家,禁止人民以族群、國籍、種族、宗教、性別、性向或缺陷為由,「詆毀或侮辱」某個人或群體。你可以說伊斯蘭教、基督教或其他任何宗教可憎,但你不能因信仰而侮辱他或她。
侮辱(insult)和冒犯(offend)別人是有區別的。侮辱是故意要傷害他人,冒犯則是抱持著可能令他人感到被冒犯的觀點,就算他本人無意造成冒犯。作家侮辱別人可能會被追究,但如果是冒犯就不會。沒有證據可以說魯西迪有意在《魔鬼詩篇》中侮辱任何人,但他仍冒犯了許多人,不管他們有沒有讀過這本書(通常沒有)。
然而,對很多人來說,宗教不僅僅是他們要遵守的一套規則或信仰。正如國籍,宗教可能是一個人身分認同的核心。一旦人的自我認同遭到質疑,他們馬上就會把這當成侮辱,就算對方不是有意的。
不管是魯西迪還是其他任何作家和思想家,都不該因此受到限制。必須保障人們不會遭遇立即危險,或許也有必要像歐洲的例子一樣,保障人們免受人身攻擊或侮辱;不過,並沒有理由保障特定的想法或信念應該免受批評,甚至嘲笑。
然而,還有一項差異應該考慮:言論帶來的影響,取決於是誰對誰說了什麼。
雖然布雷維克可能是受特定人士推動的極端反伊斯蘭獲反自由主義觀點所鼓動,但針對他犯下的謀殺罪行,這些人不必負起責任。外界可以批評他們沒考慮到散播恐懼和仇恨可能造成的後果;這些人在道德上應該遭到指責,但他們的觀點並不是權威的。
如果是政治人物或宗教領袖煽動仇恨,危險就大得多。何梅尼的追殺令帶來的後果顯而易見;《魔鬼詩篇》的日本譯者在1991年被謀殺,義大利和挪威語的譯者也差點沒活過暴力攻擊,而企圖殺害魯西迪的人也差點成功了。
不過,伊朗的神職人員並非唯一的罪魁禍首;美國的政壇現在正被同樣致命的暴力言論煽動。
開放、民主的社會仰賴一種共識,那就是利益衝突和權力競逐可以透過和平方式解決。一旦政權更迭是經過合法、公正的選舉,就必須接受現實。面對抱持相反政治觀點者,不應把他們視為威脅生存的敵人。
不過,這樣的想法並不是美國共和黨內部大多數人抱持的觀點,其中很多人仍受制於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國會中持極端主義立場的共和黨議員,經常把民主黨人——乃至反抗川普的共和黨人——形容為「叛徒」。2016年競選活動期間,川普本人就曾呼籲把反對他的人「關起來」。好幾位共和黨政治人物曾稱一場「內戰」已經爆發,並強調民眾有義務拿起武器。這類言論造成的後果,在2021年1月6日變得顯而易見,當時一群暴徒把川普和他的政治支持者的話當真,闖入美國國會。
憤世嫉俗的人或受騙的狂熱者份子發表極端言論,跟身處權威地位者這麼做,兩者是有差異的。在網路或電視上散播謊言和謾罵言論的人固然令人厭惡,有時甚至很危險,但煽動仇恨的政治和宗教領袖所做的卻是授權人們殺戮。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周昱君)
(原標題為《 Free Speech Is Not a License to Kill》 ,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1) 【炒房幫兇大追擊專題1】永慶房屋爆業界不能說的秘密
(2) 【炒房幫兇大追擊專題2】永慶房屋示警 買賣屋最難防黑心仲介「低買高賣」兩面賺差價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