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金援視角:拜登的學貸減免政策 對社會公平是打擊

柯坦勒姆 (Yann Coatanlem)    2022年09月14日 07:00:00

柯坦勒姆 (Yann Coatanlem)

●法美智庫Club Praxis主席

●經濟學家兼金融科技高層




 



美國總統拜登8月宣布助學貸款的減免計劃,無疑是替部分貸款人紓困的及時雨。但這卻要付出不成比例的高昂代價,因為絕大部分款項將流向那些沒有真正需求的人。有鑑於擁有大學文憑者已經能獲得明顯較高的工資,那些沒有上過大學的納稅人,很可能會認為這種金援並不公平。在當今通膨環境中這麼做,時機尤其不理想。



 



這項計劃的另兩大問題,在於缺乏可預測性,以及將造成世代不平等。已償還貸款的人被排除在外,而未來學子將無法確定自己的貸款債務是否也會被免除。這還可能造成一種道德風險,鼓勵貸款人最大幅度借出助學貸款,希望有一天有人會為他們埋單。



 



比較好的政策是創造一套獎勵「人力資本形成」的體系,也就是鼓勵人們在一生中學習技能,同時也改善健康。拜登的計劃不只無法解決學貸危機,也無法降低就讀大學和醫療保健的成本。此外,針對那些認為高等教育投資報酬率很低的學生提供再訓練,也可能降低大多數真正嚴重的債務負擔。



 



正如我和雷西亞 (Antonio de Lecea) 在我們的新書《對抗不平等的資本主義》  (暫譯,Le Capitalisme contre les inégalités) 中所述,我們需要在一個人幼年時期就淡化其對學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觀念,而強調終生尋求知識和專長的重要性。大量研究顯示,在這個各式技能被加速淘汰的世界中,持續學習和職業訓練對於創造更平等的機會而言非常重要。



 



此外,我們需要確保稅收和福利制度不會阻礙人力資本和勞動力供給,換句話說,就是要確保稅收不至於造成不必要的扭曲,而能夠替生產力的負面報酬提供某些保障。重點應放在可以整合長期視野、不確定性因素,以及福利與稅收動態關係的政策上。



 



我們需要的是「人力資本」補貼(或稅收減免),以使個人終其一生能夠更輕易地求取精進。哈佛大學經濟學家史坦契娃(Stefanie Stantcheva) 設計出一套人力資本發展的理論模型。她的「生命週期」模型透過考量勞工獲得人力資本的複雜過程,包括在面對不確定性和其他風險之際,投入時間和金錢,使政策制定者能夠制定「最佳所得稅和人力資本政策」。



 



史坦契娃研究兩種最佳政策:其一是「依收入還款」的貸款,也就是根據個人的人力資本支出和收入史計算貸款還款額;其二則是允許人們從未來收入中扣除一些人力資本支出,以化解風險的「遞延扣除」計劃。



 



這個模式看來企圖心十足,但若要讓稅收和福利體系現代化,我們還需要做得更多。史坦契娃的方法必須擴大納入行為因素。舉例來說,法爾希 (Emmanuel Farhi) 和賈貝克斯 (Xavier Gabaix) 在2020年發表的論文指出,對低收入族群實行負邊際稅率,可能會激勵那些尚未「完全認識到工作帶來的未來好處」者參與勞動力市場。



 



行為助推 (nudges) 也可以在其他領域發揮作用。就個人而言,我們並不總是考慮抽菸或攝取高脂食品等有害商品帶來的長期成本,這些長期成本就是經濟學家所說的「內部性」 (internalities)。法爾希和賈貝克斯指出,由於在低收入族群中「內部性」更為普遍,因此試圖以「罪惡稅」來減少這些行為,反而會導致窮者更窮。在這方面,助推是比較理想的工具,因為它可以在不深化不平等的情況下,緩解「內部性」。類似措施包括從商品包裝上的簡單警語,到香菸包裝盒上驚悚的肺癌圖片,再到不同的預設選項(例如含糖飲料的大小和含糖量),可以在不影響收入的情況下改變消費行為。



 



政府也必須確保民眾知的權利。他們應該提供方便管道,讓民眾可以存取量身訂制的模擬情況,並讓納稅人能使用相關的過去數據以做出更好決策,同時政府也需要提供淺顯易懂的指引和解釋。



 



透過估計稅收和福利制度對決策的長期影響,我們可以主打那些可以激勵個人和企業在提高生產力上進行投資的政策。雖然我們還需要蒐集和分析更多數據才能使模型更加完善,但很明顯的,學貸減免無助於實現更公平和更有效的社會發展。我們需要對人力資本採取更全面而完善的考量才行。



 



(翻譯:吳巧曦,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Biden's Misfire on Student Loan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1) 【炒房幫兇大追擊專題1】永慶房屋爆業界不能說的秘密



 



(2) 【炒房幫兇大追擊專題2】永慶房屋示警 買賣屋最難防黑心仲介「低買高賣」兩面賺差價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