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綠色視角:發展中國家目標是更好的發展 而非拯救地球

泰爾齊(Alessio Terzi)     2022年09月18日 07:00:00

 






泰爾齊(Alessio Terzi)  





●巴黎政治學院講師



●歐盟執行委員會經濟學家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7次締約方會議(COP27)將於埃及夏姆錫克(Sharm El-Sheikh)舉行,就在會議將登場之際,今年的能源危機升高政策討論熱度,關注已開發國家應將哪些政策視為首要之務。有些人爭論,貧窮國家應專注在國家發展,而非去碳(decarbonization);有人則提倡「綠色發展」(green development),作法包含徹底跳過化石燃料,直接進入下一個階段。



 



與此同時,富裕國家、多邊體系,以及像中國這樣的主要放貸國,都逐步淘汰補貼化石燃料發展的計畫,另一方面卻又重啟燃煤發電廠。面對這種情況,發展中國家該怎麼想?



 



為了在石油與天然氣價格高漲之下從中獲利,有些國家紛紛拍賣泥炭地和雨林,用來鑽探與採礦。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首席氣候代表最近直言不諱地點出,剛果的第一優先是達到更好的發展,「而非拯救地球」。



 



用這種方式看待問題,是可以理解的,有鑑於富裕國家多年來都沒能實現承諾,並資助南方世界(Global South)減緩與調適氣候變遷。不過,在經濟發展與綠色政策之間所謂的妥協,是沒有說服力的,或至少也面臨高度的近利主義(short-termism)。



 



一系列研究顯示,不受控的氣候變遷帶來的災難性影響,貧窮國家首當其衝,且感受最切身。(事實上,這篇文章撰寫當下,巴基斯坦三分之一的國土被水淹沒了)這表示,沒有可行的未來方案,能讓南方世界透過化石燃料來脫離貧窮,並且晚點再開始去碳。跟隨富裕國家的腳步,會導致氣候浩劫。正如其他所有國家一樣,貧窮國家在全球去碳上應該貢獻越多越好,不是為了「拯救地球」(地球沒有我們也很好),而是保護自身免於遭受更多嚴重乾旱、洪水、飢荒與不穩定。



 



此外,有人認為高汙染的經濟發展應優先於環保投資,但這種想法的前提是,高汙染商品未來會有市場。但若將眼光放遠,已經很明顯消費者偏好在改變,加上碳關稅(carbon border taxes)、貿易協議中納入永續條款,以及在富裕國家實行的各種管制規範和標示標準,上述種種因素都將讓高汙染商品變成不好的投資。



 



這樣的未來很可能發生,而發展中國家最終可能被困在其他國家視為過時或次等的產品和技術中,例如內燃機零件、「快時尚」服飾、不可回收的塑膠,或是化石燃料。



 



值得提醒的是,自1950年代起每一項發展「奇蹟」──無論是戰後的日本、亞洲四小龍、印尼還是中國──之所以能維繫發展,是憑藉對工業化且高消費的富裕國家的出口快速擴張。但對仰賴高汙染產品的國家來說,未來不會存在這種機會。各界廣泛預期會在未來幾年出現指數增長的領域,則包含電動車(EVs)、電池綠氫(green hydrogen)。



 



有些人還是沒被說服,因為觀察人類歷史,經濟快速增長都是靠化石燃料推動。不過,這樣有點像是在二十世紀初就下結論,認為「人類無法在沒有馬的情況下生活」,並因此選擇專攻馬車技術。過去管用的,不一定適用於未來。



 



最後,所謂的妥協論述假定高汙染的產品更便宜,而環保的科技則很奢侈,只有富裕國家負擔得起。但就算現階段此說法是事實,兩者之間的差距也在快速縮小,環保的產品也很快就會變便宜。



 



在世界許多地方,太陽能與風能已經變便宜,而電動車素肉(meat alternatives)等其他產品,肯定也會走上同樣的道路。藉由公私部門的大型投資──例如《歐洲綠色政綱》(European Green Deal)和美國的《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內的投資──綠色科技在成本曲線的下降將會加速,減少全球能源轉型的成本,並讓仰賴化石燃料的發展變得相對昂貴。



 



有些南方世界的國家已著手實踐這些原則。舉例來說,衣索比亞透過打造綠色經濟,希望達到中所得水準,其措施包含投資造林、可再生能源和改善運輸系統。肯亞也成為低碳的先驅。



 



如同哈佛大學學者豪斯曼(Ricardo Hausmann)的觀察,「綠色發展」不再是一種矛盾修辭法(oxymoron)。相反地,這是唯一務實的選擇。為了實現永續成長,每個國家都必須依其相對優勢,決定怎麼做才能替全球綠色供應鏈做出最佳貢獻。作法可能包含提取綠色轉型所需的原料,生產並出口可再生電力與氫氣,或在國內生產先進的綠色產品



 



不管什麼方法,未來數十年的經濟成長會是環保的,現在不跟進的國家恐怕會被拋在後頭。



 





(翻譯:魏伽霓,責任編輯:周昱君)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Green Development Is Now the Only Option》,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1) 【炒房幫兇大追擊專題1】永慶房屋爆業界不能說的秘密



 



(2) 【炒房幫兇大追擊專題2】永慶房屋示警 買賣屋最難防黑心仲介「低買高賣」兩面賺差價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