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伊(Joseph S. Nye)
●哈佛大學教授
●前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院長
●前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
俄羅斯發動的烏克蘭戰爭是1945年來歐洲最具破壞性的衝突,儘管許多西方國家認為俄羅斯總統普丁選擇了這場戰爭,但他表示2008年支持烏克蘭最終加入北約的決定對俄羅斯邊境構成生存威脅,還有人將衝突原因追溯到冷戰結束以及西方未能在蘇聯解體後給予俄羅斯充分的支持。我們怎樣才能辨別這場戰爭的真正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在一個世紀前,但歷史學家仍在著書爭論戰爭的起因。戰爭是否因為一名塞爾維亞恐怖分子在1914年刺殺一位奧地利大公而爆發,還是因為德國崛起,挑戰英國?亦或是整個歐洲民族主義抬頭?答案是「上述所有,以及更多。」但直至1914年8月實際開戰前,戰爭並非不可避免;而且即便戰爭爆發,長達4年的屠殺也不是不可避免的。
為釐清原因,分清楚深層、中間和直接原因是有幫助的。就好像生一堆篝火:堆積木柴是深層原因,加入引火物和紙張是中間原因,而劃火柴僅是誘因而已。但即便如此,篝火燃燒也並非不可避免的。強風可能會吹熄火柴,而突然下起的暴雨可能會浸濕木頭。正如歷史學家克拉克(Christopher Clark)在其關於1914年一戰起源的著作《夢遊者:1914年,歐洲如何走向一戰》中所指出的那樣,「未來在那時仍然是不確定的。」災難的關鍵原因是糟糕的政策選擇。
在烏克蘭,今年2月24日普丁下令俄羅斯軍隊入侵點燃了火柴是毫無疑問的。就像1914年的大國領導人一樣,普丁很可能認為這會是能夠很快獲勝的一場短暫而激烈的戰爭,有點像蘇聯於1956年佔領布達佩斯和1968年佔領布拉格。空降部隊將佔領機場,同時隆隆前進的坦克會佔領基輔,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趕下台並建立傀儡政府。
普丁告訴俄羅斯民眾他正在進行一場「特別軍事行動」,目的是實現烏克蘭「去納粹化」並阻止北約擴張到俄羅斯邊境。但鑒於他出現嚴重的誤判,我們必須問問他真實的想法是什麼?我們從普丁自己的著作以及蕭特 (Philip Short)等傳記作家的作品中瞭解到,中間原因是拒絕將烏克蘭視為合法國家。
曾身為KGB官員的普丁哀歎蘇聯的解體,而且,由於烏克蘭和俄羅斯親密的文化關係,他認為烏克蘭是一個偽國家。此外, 2014年爆發的廣場起義推翻親俄政府,以及烏克蘭與歐盟不斷加深的貿易聯繫,讓俄羅斯覺得烏克蘭忘恩負義。
普丁想要恢復他口中的「“俄羅斯世界」,而當他接近70歲時,他一直在思考自己會在政治上留下什麼。早先的領袖人物如彼得大帝,曾在自己的時代擴大俄羅斯勢力。鑒於2014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和吞併克里米亞半島後西方的軟弱制裁,普丁似乎在自問:為什麼不更進一步?
次要中間原因是北約可能的東擴。儘管西方確實成立北約俄羅斯委員會,允許俄羅斯軍方官員借助該機制參與某些北約會議,但俄羅斯期待從上述關係中得到更多。雖然美國國務卿貝克(James Baker)曾在1990年代初告訴俄國防部長北約不會擴大,但像薩洛特(Mary Sarotte)等歷史學家已經表明,貝克很快就推翻了自己這個從未有過書面協議支撐的口頭承諾。
1990年代,當美國總統柯林頓與俄羅斯總統葉爾欽討論此事時,俄羅斯對某些北約擴張表現出勉強接受,但雙方的期望差異很大。北約在2008年布加勒斯特峰會上將烏克蘭和(喬治亞)納為潛在未來成員的決策,只不過證實了普丁有關西方最壞的揣測。
儘管北約2008年的決策可能錯誤,但普丁的態度早就改變了。他曾在2001年911事件後 幫助過美國,但他在2007年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的講話表明,早在布加勒斯特峰會之前,他對西方就已感到厭煩了。因此,北約擴張的可能性僅是若干中間原因之一——在布加勒斯特峰會,法德兩國宣佈將否決烏克蘭加入北約後,這個原因就不那麼明顯了。
所有這一切背後都是冷戰結束後久遠或深層次的原因。起初,俄羅斯和西方都很樂觀,認為蘇聯解體將允許民主和市場經濟在俄羅斯崛起。早年間,柯林頓和葉爾欽都很努力發展良好關係。儘管美國為俄羅斯總理蓋達爾的政府提供貸款和經濟援助,但俄人期望的卻不止這些。
此外,歷經70年的中央計畫,突然轉型為繁榮的市場經濟是不可能的。強制進行如此迅速的變革必然會產生巨大的破壞、腐敗和極端不平等。雖然某些寡頭和政客因國有資產快速私有化而變得異常富有,但絕大多數俄國人的生活水準卻在下降。
1997年2月在達沃斯論壇上,下諾夫哥羅德州州長涅姆佐夫(後來被暗殺)曾表示在俄羅斯沒有人納稅,政府也在拖欠工資。隔年9月,自由派議員亞夫林斯基在哈佛甘迺迪學院的晚宴上表示,「俄羅斯徹底墮入腐敗,而葉爾欽沒有任何遠見。」因為無法面對經濟每況愈下所帶來的政治後果,當時健康不斷惡化的葉爾欽求助於默默無聞的前KGB特工普丁來幫助他恢復秩序。
所有這一切都並不意味著烏克蘭戰爭是不可避免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戰爭的可能性的確越來越大。2022年2月24日,普丁誤判形勢,點燃火柴引發了這場大火。他熄滅這場大火是很難想像的。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What Caused the Ukraine War?》,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2)買賣屋最難防黑心仲介「低買高賣」兩面賺差價 這間企業持續示警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