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阿米(Shlomo Ben-Ami)
●以色列前外長
●托雷多國際和平研究中心副總裁
●著有《戰痕、傷口與和平》
有人認為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為試圖防止烏克蘭戰爭升級為核災難的人提供一些教訓,但那場冷戰時期的超級大國對峙並不是最值得借鏡的,1973年贖罪日戰爭這個核時代先例或許能給予我們更好的啟示。
雖然與俄羅斯侵略者作戰的是烏克蘭人,但俄羅斯總統普丁聲稱發動戰爭是為了糾正與北約之間不可接受的戰略失衡,儘管他真正的動機可能是認定烏克蘭並非獨立國家的長期信念。同樣,贖罪日戰爭是由埃及和敘利亞帶頭的阿拉伯國家聯盟發動的,目的是糾正與以色列的勢力不平衡,而且它們也認為以色列不是合法國家(埃及、敘利亞都試圖收復以色列在1967年六日戰爭中奪取的領土)。
兩場戰爭還有著更多相似之處。與烏克蘭戰爭一樣,贖罪日戰爭觸發一場全球石油衝擊——阿拉伯石油生產國的出口禁運導致國際油價翻了兩番。它還刺激通膨飆漲,隨後又引發一輪貨幣緊縮的浪潮。同時美國和蘇聯也向各自的盟友提供物資。
1973年時雙方勝負也未有定局。這正中美國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下懷,因為他既害怕以色列取得全面勝利,也擔心它戰敗。他曾私下跟蘇聯駐美大使杜布里寧(Anatoly Dobrynin)表示,任何一方的獲勝都將是一場「噩夢」。
對季辛吉來說,僵局代表著有機會實現和平,經過幾周的戰鬥後也透過談判達成停火,避免一場區域衝突升格為全球災難。在戰爭期間,蘇聯下令飛彈部隊和核轟炸機進入高度戒備狀態,據說以色列在遭遇阿拉伯人突襲後也曾考慮部署核武器。藉由阻止以色列一面倒地獲勝,季辛吉化解一場核對決的威脅。
此外,通過促成以色列和蘇聯的兩個阿拉伯附庸國之間的和平協定,季辛吉加速了蘇聯在中東地區影響力下降:蘇聯只會激發徒勞無益的戰爭,而美國卻能帶來和平。
而這正是上面兩個故事的區別之處。在當前的烏克蘭,人們不禁懷疑雙方究竟有沒有考慮過達成一個外交終局。美國總統拜登曾在戰爭初期對普丁缺乏退出戰略表示擔憂,現在似乎也沒有制定計劃,來因應任何不包含俄羅斯戰敗的情境。
但這樣一場完勝或許不可能實現——甚至是不可取的。雖說俄羅斯在戰場上節節敗退,但如果普丁被逼到無路可走,他通常的本能反應就是升級自己的手段。這一點在他吞併四個俄軍僅部分控制(且正在縮小)的烏克蘭州,並發出新核威脅時體現得相當明顯。儘管普丁的核邊緣政策可能只是一種策略,但美國似乎並未貿然否定這種風險。拜登本人曾警告普丁說,一旦他在烏克蘭使用戰術核武器就會引發「末日大決戰」。
而核戰升級並不是唯一的風險。與民主國家不同,獨裁者可能因軍事失利而被推翻,當然 最可能的事態發展是出現另一個強人,先是指責普丁「丟了烏克蘭」”,然後努力重建俄羅斯軍事力量。但有一些分析擔心,俄羅斯在烏克蘭失利可能會破壞整個俄羅斯聯邦的穩定甚至摧毀它,從而引發毀滅性的後果。
俄羅斯聯邦由近200個民族、21個民族共和國和幾個自治區域組成,它們彼此之間以及它們與中央政府之間經常發生衝突。一旦俄羅斯政府崩潰,這個多民族的帝國就會四分五裂。在這種噩夢般的情境下,整個歐亞空間將成為一個戰略空白,變成中國及其他渴望獲取資源的國家爭相控制和影響的地域。
拜登當前在烏克蘭的戰略是相當明確的:在不觸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情況下,盡可能多提供援助和彈藥。而這種微妙的平衡行為將因季辛吉式的外交而受益。
當俄羅斯在2014年逐步吞併克里米亞時,季辛吉寫道:「對政策的考驗是它如何結束,而不是如何開始。」因此各方領導人應當「重新審視結果,而不是爭相表態。」對西方來說,這個過程必須從承認烏克蘭對俄羅斯來說,永遠不可能「僅僅是個外國」開始;對俄羅斯來說,則必須從承認烏克蘭是一個邊界和領土神聖不可侵犯的完整主權國家開始。
西方也必須停止將這場戰爭描繪成民主與獨裁之間的鬥爭。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強硬立場大概是為了——至少在某種程度上——警告中國(該國可能考慮對台灣發動類似的入侵)。但這種意識形態式的手段,阻礙了現實解決方案的達成。
隨著衝突持續並造成極大破壞,西方必須採納季辛吉在1973年幫助防止災難發生的外交智慧。至少它需要開始探索一些可用於實現和平的槓桿。比如中國如今脆弱的經濟意味著北京領導人有強烈的興趣去說服普丁:兩國「無上限友誼」的延續需要俄羅斯尊重一些殘酷的事實。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Can Diplomacy End the Ukraine War?》,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2)買賣屋最難防黑心仲介「低買高賣」兩面賺差價 這間企業持續示警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