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禍害視角:普京的後KGB混蛋統治 中國版激進列寧主義

彭定康(Chris Patten)    2020年07月28日 07:00:00



 



 




彭定康



 



● 牛津大學名譽校長



● 歐盟外交事務部前部長



● 英國駐香港末任總督




 



 



人們遲未認識到、更沒有去阻止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後KGB混蛋統治(thugocracy)和經濟上更成功的中國版「激進列寧主義(aggressive Leninism)」對自由民主的破壞,這非常危險。



 



我在1999年至2004年擔任歐盟外交委員期間,對俄羅斯境內這一問題有近距離的觀察。



 



以貝魯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統治義大利為首的多數歐洲國家,認為他們可以和普京做生意,甚至期待他成為地緣政治盟友,與此同時,普京確有效領導著一個尋求顛覆二戰後國際秩序、肢解歐盟和跨大西洋聯盟的政權。



 



普京政權欺淩鄰邦、侵略外國、追殺批評者,哪怕在海外也在所不惜。



 



此外,普京及爪牙非常清楚自由資本主義的弱點:越富裕的人越貪婪。



 



想想俄羅斯資金在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在倫敦賣了多少東西:地產、企業和政治菁英,俄羅斯網路戰和資金最近將美國、英國政壇攪得天翻地覆,特別是在後者2016年脫歐(Brexit )期間尤其猖狂。



 



直到最近,中國的威脅關注普遍不足。



 



但在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在全球奪人性命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洲和全球掀起了一場激烈的戰爭,意欲把政權利益置於人民利益之上,說出此一顯而易見的事實並非「恐中(Sinophobia)」,而是習近平執政就是讓人這樣認為。



 



問題在於中國自身,習近平是毛澤東時代以來手段最激進、強硬的領導人。



 



習近平在2013年對黨、政府和軍隊官員的訓令中,表達了對自由價值觀的敵視。



 



他那篇《關於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情況的通報》綱舉目張,羅列了從新聞自由到議會民主的可能,破壞了共產主義統治的一切。



 



習近平對於香港發展也很不高興,因為彰顯了習近平多數所厭惡的價值觀。



 



儘管中國承諾會在1997年收回香港主權後尊重這些價值觀,但習近平現在用恐怖統治禁錮了這篇土地,打造了邱吉爾所謂的警察國家「可恨機制(odious apparatus)」。



 



學者林培瑞(Perry Link)將這套中國控制機制比擬為「吊燈裡的蟒蛇(the anaconda in the chandelier)」,意即:它隨時可能掉下來吞噬你,但你永遠不知道是何時。



 



6月底,中國全國人大匆忙通過的香港國安法,充滿了對香港自治和法治的攻擊,這只是習近平最新創舉之一,在過去數月中,被中國攻擊的國家還包括了印度、澳洲、加拿大、南海周邊、日本、臺灣、歐洲等。



 



當然,部分生活在自由社會的人(包括英國人民)宣稱並無此事,或者,中國太重要了,怎可與之作對?



 



屈服的藉口既多且足。



 



既然人們無法從外部改變中國,為什麼還要譴責中國政權侵犯人權的行為,例如對新疆維吾爾族強行實施的優生政策?



 



為中國辯護的人們警告我們,不要在世界經濟陷入困難時冒犯中國龍,因為世界需要它的市場,試問:英國在19世紀對中國做過什麼?而英國目前仍與其他邪惡政權做生意的行為又如何呢?



 



事實上,這些「有用的蠢蛋(useful idiots)」中不乏將國家利益附庸在中國的人。



 



但如果,人們不站出來捍衛,這又對努力捍衛政治、文化身份核心價值觀的人意味著什麼?



 



英國仍然足夠強大,但能永遠靠自己完成嗎?



 



在這方面,我強烈推薦閱讀阿佩爾鮑姆(Anne Applebaum)的新書《民主的黃昏》(Twilight of Democracy: The Failure of Politics and the Parting of Friends)。



 



阿佩爾鮑姆以雄辯的口才、人證,強烈批評了自由派開放社會價值觀在過去30年中的墮落,她的書實際上是提醒所有民主派應該閱讀學習波普爾(Karl Popper)名著《開放社會及其敵人》(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這本書便是寫於二戰期間自由民主最黑暗的時期。



 



有一群社交媒體偏執狂輕薄之徒炮製了內省的世界觀,他們坐視英國政治身份被歸為對子虛烏有過去狹隘的懷舊,讓許多英國脫歐支持者看不見世界事務中的對與錯。



 



他們也摒棄了英國必須和其他自由民主國家聯合起來,因應中國、俄羅斯這樣惡棍國家的理解。



 



與20世紀上半葉血流成河大異其趣的20世紀下半葉價值觀,是人們必須團結捍衛的,讓世上自由社會成為捍衛正義的夥伴,一致相信包括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印度、日本和南韓在內的聯盟、歐盟盟友。



 



阿佩爾鮑姆在《大西洋》(The Atlantic)的另一篇傑出文章,批評了美國共和黨資深政客與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合作是個明顯的錯誤,她回憶了巴托謝夫斯基(Władysław Bartoszewski)。



 



巴托謝夫斯基做曾坐過納粹、共產黨的黑牢,後來在蘇聯解體後擔任兩屆波蘭民主政府的外交部長。



 



是什麼指引巴托謝夫斯基度過了勇敢而可敬的一生?他說並非什麼宏大抽象的概念,而是人人都能躬行的簡單信條:保持體面。



 



在我看來,這是對所有民主國家的忠言,在未來動盪的時代,更是特別有用的實踐信條。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Democracy and Decency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