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民粹視角:未來不屬全球主義者 而屬於愛國者


德維斯



 



● 土耳其前經濟部長



● 美國布魯金斯智庫研究員




 




史特勞斯



●美國布魯金斯智庫高級研究分析員




 



聯合國大會即將在紐約市召開第75次會議——高規格開幕會議將關注「重申我們對多邊主義的集體承諾」—與此同時,美國陷入了一場也許是近期最有爭議的總統競選。結果將給國際合作和全球化產生深遠影響。



 



放眼全球,民族主義的民粹主義者正在煽動「反全球主義」情緒。民粹主義者不去解決疏離和不信任的源頭—包括收入不平等、經濟不安全以及在當前的疫情等全球威脅面前的合作不足—反而炮製妖魔鬼怪。



 



在民粹主義者嘴中,「全球主義者」是一群不可見光的大同論經營,想要通過自利的議程摧毀國家主權。反全球主義論調—比如「無根的精英」—常常包括大量反猶狗哨政治(dog-whistling),尤其是在東歐。



 



在美國,這一反全球主義論調最近突出表現在共和黨全國大會上,發言人懇求選民不要讓民主黨—在所謂的聳人聽聞的全球主義陰謀的控制下—主宰選民的想法和言辭。在去年的聯合國大會上,美國總統特朗普宣稱 「未來不屬於全球主義者」,而屬於「愛國者」。



 



這樣的說辭是強有力的,說服了越來越多的選民相信多邊合作服務了精英的利益,而損害了「人民」。但民族主義民粹主義者才總是採取有利於最富裕群體的政策;特朗普的稅收改革便是如此。相反,只有多邊主義才能提供的全球公共品—從疫情控制到健康世界—受益者大多是最底層群體。



 



那麼,民粹主義者如何經常能夠成功地將國際合作與大同論精英主義劃等號?首先,他們將爭論模糊化,把全球化和多邊主義混同,儘管這兩個描述的是不同的過程。



 



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務、資本、勞動力、資料和思想的跨境流動日益增加。包括哈佛大學經濟學家丹尼·羅德里克(Dani Rodrik)在內的許多人早就令人信服地指出,全球化在許多領域都走得太遠了。



 



但這與多邊主義絕非一碼事。多邊主義是指民族國家間的合作或協作。多邊主義可能帶來更多的全球化,但並不一定如此。反駁民粹主義敘事的第一步便是要澄清這一區別。



 



但羅德里克指出,多邊主義也可能過度使用,比如將全球治理方案用於個別民族國家的行為並不會產生重大溢出效應的領域。比如,如果一國通過溫和的關稅或補貼保護或鼓勵某些行業,對於其他國家的競爭的影響可能比較小。



 



如果國際社會無論如何都要介入—比如施加約束國內政策的規則—就有可能助長民族主義情緒,特別是在弱勢群體中間,他們會因為缺少國內競爭保護而面臨集中損失。貿易理論早就清楚,擴散於大量消費者的分散收益無法在政治上補償這些損失。一些產業政策可能會因為外部性或動態效應而產生淨國民收益。



 



正如過度多邊主義干預可能向國際主權攻擊那樣對準國內人口,它也可以說服其他地區的選民他們的「對手」正在使用國家政策作為武器對抗他們,從而助長而非防止自我毀滅的冤冤相報。因此,有效的多邊主義要求我們在政策溢出效應有限的情況下尊重國家主權,從而更好地在必要時更好地管理這些效應。



 



另一種必須粉碎的民粹主義神話是國際合作只有利於富裕、自由和特權的全球精英。也存在許多草根「人民的大同論」運動,但它們必須迅速擴張才能佔領被民族民粹主義者佔領的政治空間。



 



這就需要克服兩個由來已久的障礙:人民之間的距離以及缺少共同語言。這兩個障礙仍然艱巨,但在近幾十年來已經消除了不少。主要拜數位科技(從社交媒體到翻譯應用)所賜,現在我們有數不清的方法克服它們。



 



氣候變化等共同挑戰刺激了影響力日盛且高度多樣化的全球運動的興起,而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等多邊措施也培養了類似的全面活躍主義,聯合國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協助角色。諷刺的是,即便是民族主義者,也在笨拙地試圖召集共同聲音和日程。



 



但國際主義進程在政治上仍將代價高昂,如果它看起來像是忽略地方和熟人的話。因此,進步國際主義必須歡迎多樣化並要培養全球公民意識,還要認識到人民永遠將家庭、社區和國家放在優先位置。承認我們的共同人性和作為地球守衛者的共同責任並不非得要求有人與歸屬感一刀兩斷。他們的跟正是讓他們接受其它群體所必須的安全感的來源。



 



與民粹主義神話相反,全球團結並不意味著比照顧自己的孩子更好地照顧千里之外的兒童;而只是意味著承認所有兒童—所有人民—都具有相同的價值。75年前,聯合國將這一微妙但重要的區別寫入了憲章。即將召開的聯合國大會是重申這一點的絕佳機會。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Multilateralism for the Masse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