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大法官視角:巴雷特是原意主義 以230年前憲法解釋法律

彭定康(Chris Patten)    2020年10月31日 07:00:00

 




彭定康



香港最後一任總督




 



1944年,我出生在由美國主導,而且引領得十分成功的世界。戰後協議建立了全球性組織、規則。由自由社會組成的聯盟體,讓我們得以在和平環境中茁壯成長。



 



當然,美國也犯了些策略失誤,越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話雖如此,全球的開放社會依然表現良好,並大致上奉行他們的公開原則。哈佛大學教授奈伊(Joseph S. Nye, Jr.)提出所謂的「軟實力」,說明美國持續藉由對法治、自由、民主的堅持,取得一席之地。大部分的人在面對抉擇時,都選定了自由民主的價值觀。



 



我一邊觀看美國參議院本月確認艾米.康尼.巴雷特(Amy Coney Barrett)進入最高法院的提名聽證會,一邊思考著這份可貴的傳統。我想著,英國雖然犯了許多缺失(英國犯的錯確實不少,而且在強森首相的領導下仍在激增),但至少英國人不需要關心大法官持著什麼政治觀點—例如,英國最高法院院長是否贊同同性婚姻或者維護墮胎權?決定司法提名人時,候選人不會被要求針對這些問題表明立場。



 



巴雷特的能力無庸置疑。和我一樣,她也是位天主教徒,這不構成職務的阻力。但我對她的司法理念和她本次的任命形式頗有疑慮,且在後者問題上她也應有所察覺。在法律學上,巴雷特是已故最高法院大法官史格里亞(Antonin Scalia)的信徒。也就是說,她是「原意主義者(originalist)」,主張透過230年前美國憲法起草者的眼光來解釋法律。



 



去年美國最高法院審理的一起案件中,原意主義的實務意涵尤為顯著。一名已定罪的殺人犯羅素.巴克羅(Russell Bucklew)就密蘇里州將處決他的方式提出了上訴。他患有一種罕見疾病,導致他飽受血腫瘤的折磨,醫生曾警告若注射致命藥物將使腫瘤破裂,導致他溺死在自己的血液裡。



 



這種狀況在行刑時並沒有發生,但是其危險在最高法院審理他的上訴時是存在的。巴克羅的律師主張用其他方式執行死刑,理由是決議的處刑方式違反了憲法第八條修正案中,犯人免遭「殘酷和非同尋常處罰」的法令。法院的多數保守派駁回他的申請,說明那些在1791年起草修正案之人所指為剖腹、肢解或在火柱上被燒死這類酷刑。



 



1958年,時任首席大法官的厄爾.華倫(Earl Warren)主張第八條修正案「必須從標誌社會成熟的進化中正當行為標準,汲取經驗。」巴雷特即將加入的法官團多為天主教徒。因此,除卻華倫大法官所言,她與同事將必須省思去年甫受封為聖人的若望.亨利.紐曼(St. John Henry Newman)所言「活著就必面對改變,想活得完美便必須馬不停蹄的應變。」



 



無論如何,信奉法治及其在開放社會中核心地位的人,關注的不應只有巴雷特的法律觀點,還有巴雷特被安插在法院的方式,實在有損最高法院的誠信。最高法院正被「黑金」致命地腐蝕,這一點在羅德島民主黨員謝爾頓.懷特豪斯(Sheldon Whitehouse)的提名確認聽證會發言中,有詳盡的描述



 



與美國總統川普所有司法候選人一樣,巴雷特也是由聯邦協會選出,該保守組織唯一的存在目的就是任命志同道合的「原意主義者」(編按:主張必須根據通過憲法時的原始理解來解釋憲法中的所有陳述。)來填補聯邦職缺。這個組織由私人和企業資金贊助,因此幾乎能肯定它為特定企業以及私人利益所服務(舉例而言,其成員對環境保護的規範持反對意見。)



 



「黑金」之所以在美國政治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必須部分歸咎於2010年惡名昭彰的聯合公民素聯邦選舉委員會中的一項決議。最高法院中的保守多數認定對政治獻金的限制,違背了憲法第一修正案的言論自由。從此之後,財大氣粗的政治遊說者和特殊利益團體便坐享其成。此外,自從川普上任,他與一群共和黨參議員在聯邦法庭安插了超過200位保守派法官。(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訴法院人選中一位黑人都沒有。)



 



奉法制為圭臬的自由民主社會,究竟為什麼在法院人事選任上明目張膽的腐敗,更危及層面廣泛的政治體系?從派系惡鬥到秘密資金流動所造成的不當影響,皆導因自政府採取香蕉共和國的治理手段。



 



這篇文章並非想質疑巴雷特的人品。但她心知肚明川普任用她,是確信她會協助推翻前總統著名的歐巴馬健保法案。畢竟,她曾經公開批評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茲(John Roberts)未能廢除上述法案。



 



共和黨參議院多數派領袖米奇.麥康納爾(Mitch McConnell)讓美國在民主標準和共識政治上的名聲掃地。為了卯足全力在11月3日美國大選截止前插手促成巴雷特的提名,他將所有手頭事務擱在一邊。他也許認為川普會輸掉這次大選,因此他不樂見巴雷特的任命看上去比現在還要不合法。



 



2016年初大法官史格里亞(Mitch McConnell)過世時,正值行政輪替的前269天。時任總統歐巴馬提名人選來填補職缺,而麥康納爾正是當時極力反對,甚至拒絕召開聽證會的罪魁禍首。巴雷特的法官生涯勢必在本次人事任命後,被染上虛偽和政治詭計的污點。



 



要讓民主制度存活、繁榮、並且成為楷模,必須仰賴正直誠懇之人的領導。麥康納爾天花亂墜的話術則是完全相反。美國在法治方面擦亮的招牌,在選舉前夕的最高法院人事案中,被毀得慘淡無光。



 



(翻譯:

吳江美,責任編輯:張育軒)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America’s Tarnished Supreme Court》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