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大選視角:2020選舉的考驗 美國需靠運氣才能挺過

馬利(Robert Malley)& 彭佩(Stephen Pomper)    2020年11月06日 07:00:00



 



 




馬利



 



● 歐巴馬政府白宮中東事務顧問




 




彭佩



 



● 歐巴馬政府國家安全顧問



● 國際危機組織資深主任




 



 



2020美國總統大選盛況空前,過去的選舉儘管競爭激烈,甚至被描述的有如存亡之秋,但至少美國從未面臨現任總統拒絕接受選舉結果的場面,黨派分歧也未嚴重至引發武力衝突的可能。



 



國際危機組織(ICG))的任務是要終止、避免、緩解暴力衝突的情況,過去二十五年我們的任務目標分散在世界各地,直到今年,我們把重點全數放在美國。



 



許多國家由於政黨極度分化、「贏者全拿」的選舉制度、武裝團體握有大量武器以及選舉過程的瑕疵,選民無法相信選舉結果,極可能導致流血衝突。若每位候選人各自擁有鐵票倉,選舉風險更是高。



 



當今的美國社會含有一定的上述風險,但其中最令人擔憂的是現任總統拒絕承諾尊重民意。美國總統川普一再表示,除非對手操縱選舉,否則他一定會贏得連任,然而到目前為止,他仍未向支持者呼籲不可訴諸暴力。



 



較年輕不穩定的民主國家往往面臨如奴隸、內戰、私刑、種族隔離、勞資衝突、種族清洗等問題,如今美國正讓人產生這樣的錯覺。



 



種族歧視、貧富差距、警察暴行等問題長期困擾著美國,使得民眾時常走上街頭抗爭,甚至爆發內亂。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許多大城市的警察高度軍事化,部隊所配屬的武器和戰術堪比美軍在戰爭區的規模。民主黨和共和黨對於如國家認同等重大議題嚴重分歧,許多民主黨人認為這場選舉意味美國民主的成敗,而共和黨人則認為川普抵擋了美國文化族群變遷的趨勢。



 



簡而言之,過去美國警告他國的問題一一浮現現今的美國社會。此外,2020美國總統大選更是籠罩在失控的新冠肺炎陰影中,數量暴增的郵寄投票讓川普可能挑戰質疑選舉結果。我們可以預期兩黨將展開猛烈攻勢,況且,美國選舉法十分複雜,若選舉具爭議性或選情膠著,美國可能陷入為期數個月的緊張關係。



 



極右翼武裝組織的極端行為同樣令人憂心,如日前密西根州長惠特莫(Gretchen Whitmer)綁架案,警方已逮捕13位嫌犯。這些組織可能會試圖恐嚇選民,若選舉結果有具爭議性,他們也可能會惹事生非。若他們走上街頭,則最可能受左派積極分子阻撓,甚至產生流血衝突。若有心人士刻意刁難搖擺州的選民投票或疑有計票舞弊行為,或川普在結果正式出爐前自行宣布當選、慫恿支持者上街抗議,衝突更是會一觸即發。 



 



我們可以肯定,美國還是相當有機會在沒有大量暴力事件的情況下安然度過這次的危機。ICG研究指出,美國具有他國沒有的優勢,像是非政治性軍隊、活躍的媒體及完善發展的公民社會等。兩黨的領導者(尤其是共和黨大老)表示自家候選人無法勝出的可能性,有助於減少「操控選票」等無稽之談的發生。



 



儘管如此,這種特殊情況需超前部屬。國家與地方官員,以及相關民間團體需掌握法律,以備投票日與開票時之需。媒體應避免過早自行宣布選舉結果,重要的社群媒體也需動員以避免假消息的散播。



 



外國政府亦發揮重要功能,川普可能會在11月3日自行宣布當選(編按:川普已經當晚宣布),堅稱只有當日開出的選票有效,並且向盟友施壓,要求承認他當選的合法性。盟友務必要抵制。在無候選人承認敗選或開票流程結束前,外國官員不應向任一候選人表示祝賀。若情況惡化,川普的親信應表明「若你干涉開票或拒絕和平轉移政權,你將自食其果。」



 



憑藉運氣和友邦的幫助,美國能夠挺過2020選舉的考驗,並且開始修補分裂的社會。



 



(譯者: 蔣維珊,責任編輯:張育軒。)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Can America Avoid an Election Crisi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