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毅仁
●《紐約書評》前編輯
● 著有《東京情史:回憶錄》
為什麼一位美國總統會想在他任期的最後一週開始快速地處決犯人呢?即便他才剛赦免了四個冷血殺害14位伊拉克公民的美國雇傭兵。聯邦政府今年已經處決10個人了,比美國所有州加起來的司法處決還要多。在川普下個月離開白宮辦公室之前還有3次處決。其中一個是謀殺案,被判死刑的男子犯案當年僅18歲;另一名則是70年來第一個被聯邦政府宣判死刑的女性。
川普執政之下大量的處決動作違反了近代幾乎不執行死刑的行為準則和趨勢。而這種瘋狂處理死刑犯的行為,竟然在川普的跛腳政府除了不斷質疑選舉結果之外其他事都沒進展的時候還能持續進行。反而是總統當選人拜登在試著明智理性地談論美國的新冠肺炎危機,而不是川普。
川普這樣嗜血的行為是不是因為輸了選舉而鬧脾氣?還是單純是個人惡意的展現呢?或者是這其實具象徵性意義,為的是向「法治與秩序」毫不留情擺出姿態,若拜登遵守承諾廢除死刑就可以笑他是個軟弱的傢伙?
我思考著可能的解釋時,突然想起已故的比利時漢學家和論說文作家李克曼(Simon Leys)說過的一個趣事。他那時是回應英國記者希鈞斯(Christopher Hitchens)。希鈞斯寫了一本言詞犀利刻薄、關於德雷莎修女(Mother Theresa)的書,書名《傳教的位置》也是典型的希鈞斯式挑釁。而李克曼身為虔誠的天主教徒,認為希鈞斯是被德雷莎修女精神的優越給震懾住,才會想把她拉到跟自己一樣的等級。
無論李克曼說的關於希鈞斯的事是不是真的,這個趣事廣為流傳。一天,李克曼在澳洲某個地方一個吵雜的咖啡廳工作,收音機正播放著難聽的流行樂。然後奇蹟似地,換了個新節目,李克曼聽到的是莫札特五重奏的美好樂音。在屋裡短暫的寂靜過後,一名男子突然起身、像在生氣一般把收音機轉回音樂劇頻道。咖啡廳的氣氛明顯輕鬆了許多。
李克曼針對這個暴躁的行為作了反思。那名男子討厭古典樂嗎?還是他特別贈恨莫札特?或許是因為他缺乏素養所以無法欣賞這種音樂之美。李克曼認為都不是。他認為更精確地說,那名男子是因為感覺到古典樂的高品質所以必須將它中斷。因為莫札特讓那名男子覺得自己渺小、不重要、沒教養。他必須將音樂拉到跟自己一樣的等級。
相似的攻擊行為也標幟了川普執政的四年。歐巴馬做總統時當然也有他的缺點,但他始終流露著端莊和有教養的氣質。歷屆總統很少人有他寫英文散文的天分。而歐巴馬不只是位有格調的作家,也是個眼光佳的讀者。他在辦公室裡的表現幾乎無可挑剔,他和妻子蜜雪兒也是高度文明的夫妻代表。
而那正是歐巴馬某些對手永遠無法容忍的。種族主義者痛恨被黑人統治這個概念。但歐巴馬受過良好教育、又如此高雅,讓他擔任最高職務這件事令他們更加無法接受。
過去四年來許多評論員都指出,川普行為的動力來源是他對摧毀前人所建立的一切有著癡迷的慾望。可能的原因有幾個:川普深層的不安全感;他在迎合支持者;或是他對種族的歧視。我認為李克曼關於澳洲咖啡廳的趣事提供了最好的解釋。川普必須把歐巴馬所代表的高度文明形象給消除。他必須把它拉到拉到跟自己一樣的等級。
歐巴馬的口頭禪之一就是宣稱那些在美國人生命黑暗角落蠢蠢欲動的卑鄙本能「不是美國人真正的樣子」;在世界各地的「黑牢」裡折磨犯人「不是美國人真正的樣子」;在黑人教堂帶有種族意識地殺戮「不是美國人真正的樣子」,諸如此類。
歐巴馬無疑是個有抱負的領導者。他在書和演講中都表達了對美國十分崇高的理想。在這方面他追隨的是馬丁.路德.金恩的榜樣。他們都意識到美國粗野、暴力、種族歧視的一面,也都努力引出人們較善良的天性。他們希望自己的國家有朝一日能成為自己心中理想的樣子。
但這也激發了川普和他忠心耿耿支持者的侵略行為。不顧他人感受、歧視、鼓吹暴力就是川普的成功關鍵。他的發言越粗野無禮、行為越殘酷,支持者就越會為他喝采。這就是他們報復歐巴馬和他所代表的價值的方式。
不過拜登的人氣則是立基於完全相反的狀況上。他是川普的相反,也保證了會讓美國政治恢復莊重。像歐巴馬一樣,他表達了對理性和愛國兩黨的信心,也承諾在他行政之下,會讓這個破壞社會和政治的時代結束。
我們不知道拜登能否成功。就如同川普在擔任總統期間一再顯示的,搞破壞比重新建立要簡單得多。而且不論拜登多麼希望能追隨歐巴馬對文明社會的抱負,還是有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始終認為這樣完全「不是美國人真正的樣子」。
(翻譯:林可晴,責任編輯:張育軒)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