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民主視角:美國軍民關係裂痕加深 是國會暴動遠因

科魯拉克(Charles C. Krulak)     2021年03月10日 07:00:00





 




科魯拉克



• 美國海軍陸戰隊前指揮官




 



美國國會暴動的參與者包含許多退役或現役美軍成員,此一真相激起了大眾恐慌。然而,作為一位服役35年的老兵、退休的美軍海軍陸戰隊司令,我將1月6日的事件視為美國軍方與平民社會間逐漸脫節一個可預測的最高點。



 



這是一道具歷史淵源的裂痕。美國自二戰中勝出時,就已實現了一系列已闡明的戰略目標。無論他們是否穿著軍服,美國人皆「全力以赴」,為擊敗軸心國竭力做出必要的犧牲。戰爭結束後,美國軍人回到了以他們的成就為榮的國家,團結一心,渴望向前邁進。



 



一回到家鄉,許多老兵便加入了如海外作戰退伍軍人協會(Veterans of Foreign Wars)及美國退伍軍人協會(American Legion)等組織,在那裡圍繞著他們的都是志同道合,一起服役、受苦及犧牲的人。工作機會相當豐富,美國人以自己的國家及軍隊為傲。



 



同樣地,雖然美國在不到10後的韓戰中沒有「全力以赴」了,它仍然有明確的戰略目標。和二戰的情況如出一轍,美國軍人表現出色,接著回到滿懷感激的國家。



 



但隨後越戰爆發,而大多數美國人從來沒有真正明白他們的國家為何投入這場戰爭。1975年4月,當衝突終於迎來不光彩的終結時,沒有什麼勝利可以慶祝(從美國駐西貢大使館的屋頂上起飛的也當然不會是慶祝的煙火)。與先前的世代不同,參與越戰的人員並沒有因服役及犧牲而獲得褒獎。同等重要的是,民眾對戰爭的強烈不滿導致徵兵制的結束,軍隊轉變為全募兵制從根本上改變了軍隊和美國人民間的關係。這道因改變而產生的裂痕自此不斷加深。



 



在越戰之後,美國的下一場大戰是1990年的沙漠風暴(波斯灣戰爭)。明確的戰略目標再次以戲劇化的方式達成,美國軍人返回到以他們為榮的國家。蘇聯將於隔年解體,美國此時正處於即將成為世界僅存唯一強權的轉捩點上。



 



然而,波斯灣戰爭結束時,全球化及技術革新早已開始重塑美國社會。歷史悠久的產業正被顛覆,許多製造業的工作機會正在消失。雖然移民對整體經濟的影響並不大,然而,對於發現自己失去工作的人們而言,它仍成為一個敏感的政治議題。與此同時,新一波社會正義議題的聲勢也越趨浩大。作為美國的縮影,美軍也無法免於這些政治動態的影響。



 



美國正是在這種政治、社會與經濟背景之下發動「長期戰爭」。跟越戰一樣,「反恐戰爭」缺乏明確的戰略目的,並且隨著時間逐漸流失了公眾支持。許多打過這場仗的人都支持一個廣為流傳的可議論點:「軍隊在打仗的時候,美國(民眾)卻在逛沃爾瑪(Walmart)。」在伊拉克或阿富汗出了幾次任務後,奉獻數年生命的軍人們卻幾乎沒有得到肯定。



 



反恐戰爭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它使在國會大廈發生並突然進入公眾視野的動盪及極端主義更容易理解。少數被疏離的退役或現役軍人斷定,在他們為之戰鬥犧牲的美國,有些事情需要被導正。過去兩次的總統選舉更加劇了這種不滿,並且使部分人士深信自己有責任面對這些他們認為在國內的「敵人」。與此同時,政治領袖為了一己之利而利用這些情感。



 



新冠疫情也導致了一場大風暴。由於美國經濟面臨裁員打擊(特別是在收入分配中較底端的群體),面對面的互動不再可能。隨著社會「原子化(atomization)」的加深,實踐團結也變得越發困難。焦慮或無聊困擾著許多人,而有些人在擁護極端主義意識形態的網路社群上得到庇護。2020年的總統大選更將情況推向了爆發點。一位掌權的最高統帥公開企圖以謊言與恫嚇推翻一場自由且公正的選舉,而他的追隨者中有一小部分回應了他的號召。



 



但美國人應該抱持堅定的信念。儘管有一些與多數觀點不同的離群值,美軍仍是堅定地支持著美國憲法,並且為之奉獻。在軍隊中懷有極端觀點的人都將被發現並得到妥善的處置。長遠來看,為剷除極端份子,將加強徵兵的方式。徵兵官需要檢視的將不僅是申請者於社群媒體上的活動,還有他們的「身體彩繪(即刺青)」以及其他支持極端主義或種族主義的可能指標。面試需要更有針對性,對於現役人員的教育也應該獲得改善。



 



儘管美國軍民關係令人擔憂的發展軌跡為某些成員提供了激進化的土壤,但重要的是,叛亂份子代表的是一種例外。美國國軍已捍衛美國民主多個世紀,也將遵循我們最高貴的傳統,持續捍衛美國民主。



 



(翻譯:

廖偉丞,責任編輯:張育軒)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US Military and the Capitol Mob》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