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德雷(Bertrand Badré)
●世界銀行前執行董事
●Blue like an Orange Sustainable Capital執行長、創辦人
泰貝吉安(Yves Tiberghien)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
今天的經濟前景矛盾地令人覺得奇怪。一方面,在以科技和能源產業帶領下,全球市場為短期高獲利而歡欣鼓舞;另一方面,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IMF)上個月舉行的春季會議上,氣氛卻卻明顯陰鬱。這兩個慣以平淡語調發言的機構發出了強烈警告,指出經濟分裂的風險愈來愈大。
在將近200個主權國家構成的地緣政治體系下,主張相互依存的全球經濟可以正常運作的想法,多少反映了某種程度的理想主義,或許更貼近一種自大或狂妄。畢竟,這種奇怪的聯姻在1930年代崩潰了,而且破碎分裂的狀態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但理想主義並未死亡,全球體系隨後又得以重建,底下的根基包括一致同意遵守的規則、國際機構、一定程度的相互克制、危機管理等等。從一開始,安全方面的考量就盡可能地與經濟分開,這一點在1990年代尤為重要,因為當時制度截然不同的國家開始融入全球經濟體系。
然而,今天這個體系的基礎正被迅速地磨損與破壞,全球經濟一體化似乎正在開倒車。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第一副總裁戈匹納斯(Gita Gopinath)最近的解釋,稱經濟分裂可能會對貿易產生深遠影響,包括降低效率收益(efficiency gains),增加宏觀金融動盪的風險等等。經濟分裂還可能減少資金流向南方國家,破壞氣候行動等有益全球的努力與合作。
有五個關鍵因素正在推動這種分裂趨勢。首先,不斷上升的地緣政治風險惡化了彼此的不信任,削弱攸關系統正常運作的合作意願。雖然制定政策的當局鮮少承認以下這點:但台海危機-——中美競爭的導火線,很可能會拖垮全球經濟系統。
其次,主要國家愈來愈讓安全因素左右經濟政策,一些國家採取擴張性行動,確保自己能取得必要的資源、基礎設施和技術。雖然外界理解這點,但各國必須保持克制。全球化是逐步實現的,而以安全為由的措施(這些措施幾乎肯定會引發競爭對手和合作夥伴升高行動)恐會讓去全球化的進程又快又難以控制,進而造成嚴重的系統性風險。
導致經濟分裂的第三個因素是全球北方國家和全球南方國家之間的裂痕日益加深。許多經濟體還在與新冠大流行病後遺症和氣候變遷努力搏鬥,對於開發中經濟體的支持(包括來自於政府和民間的支持)已經瓦解。數十年來,與已開發經濟體縮短距離的趨勢似已被打斷,全球南方國家的不滿正在加劇。2023 年,流向開發中國家的資金淨額已轉為負值,2024年這一趨勢將進一步惡化。這多少解釋了為什麼許多全球南方國家不願或拒絕在關鍵的地緣政治問題上支持西方,例如針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俄羅斯施以制裁。
經濟分裂也反映氣候風險和災害快速惡化的現象。隨著「百年一遇」的洪患、現象級野火、乾旱愈來愈頻繁,許多國家在未來幾年都面臨動盪的風險,但全球卻缺乏「安全網」因應。正如哈佛大學教授羅德里克(Dani Rodrik)所指,各國正在爭奪綠色技術的主導權,而非透過合作加速這技術的進程。
最後,人工智慧的爆炸性成長正在加劇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而非所需的全球性合作。正如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和強森(Simon Johnson)所指,要確保人工智慧能創造就業機會,而不只是破壞就業機會,法規、政策和制度缺一不可。全球南方國家必須擁有發言權,能對規範/監督人工智慧的努力發表看法。
可以肯定的是,全球經濟系統仍有許多韌性來源。例如最近印尼、印度和巴西擔任二十國集團(G20)擔任輪值主席國的表現,顯示全球南方的大多數國家仍然致力於相互依存和全球治理。此外,民間(民營)部門的特色仍然是相互依存。我們也還有專門的國際組織、全球教育網絡和全球公民社會。
但是,我們決不能低估未來的危險。我們有充分的理由認為,未來數月和數年將出現一系列衝擊和危機。如果各國領導人採取針鋒相對的政策,用以確保自己比對手更有優勢,那麼一體化的全球經濟可能解體。解體速度之快可能讓決策當局吃不消,從經濟苦果到社會動盪再到放棄全球共同遵守的規則,這進程很可能會在短時間之內發生。
目前的情況是,各國領導人一心聚焦在戰爭、權力鬥爭、社會緊張局勢和政治兩極化,大多似乎不願意投資於挽救互相依存的全球經濟,更不用說加強能力,因應我們所面臨的生存風險。但歷史、經濟理論和當前的經驗趨勢都顯示,這是錯誤的做法。
即使我們相互依存的全球經濟和金融系統出現部分崩潰,也將是災難性的,尤其是因為這將影響對全球公共產品的投資。對於擔心移民會對本國造成影響的政治人物而言,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不在應對氣候變遷、逆轉沙漠化和減少貧窮方面進行大規模投資,到2050年左右,可能會有數百萬人試圖橫越地中海。
國家安全必須是決策當局優先考慮的問題。但是,「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的措施必須結合改善與競爭對手的溝通,以及有益於全球人民福祉的全球公共產品投資努力相結合。因此,世界各國領導人應利用二十國集團和其他多邊組織,提升致力於集體治理的工作小組和機構、聚焦管理人工智慧風險、應對氣候變遷以及避免我們賴以生存的全球經濟系統崩潰。
(翻譯:張瑩,責任編輯: )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Global Economy Is More Vulnerable Than It Seem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