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聯濤(Andrew Sheng)
●香港大學亞洲國際經濟研究院傑出研究員
肖耿(Xiao Geng)
●香港國際金融學會主席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兼教授
美國既已對中國貨祭出新一輪進口關稅,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經濟戰眼看就瀕臨開打,開發中國家則有夾在中間腹背受敵之虞。假使被其中一個超級強權認定為敵方的幫手,他們可能面臨制裁或其他貿易限制的風險,除此之外,這些經濟體的許多相對優勢,像是廉價的勞力與土地,價值也將因為中美貿易緊張而受到侵蝕。因應這些挑戰,將需要技巧純熟的經濟政治手腕。
相對競爭優勢本質上是動態的,會隨時間推移而獲得或喪失。誠如哈佛商學院教授波特( Michael Porter)1990年所述:「國家的繁榮是創造出來的,不是繼承而來的。並不是像古典經濟學所堅稱的那樣,出自於一國的天然條件、勞力池、利率或貨幣的價值。」並非如此 ,經濟競爭力「取決於產業創新和升級的能力」。
隨著越來越多國政府依循產業政策──從短期的保護主義措施,例如關稅,到更具前瞻性的計畫,例如鎖定目標的補貼以及深刻的結構性改革──創新與升級能力的強弱,一大部分要看政府能不能與市場合作提升競爭力而定。這對先進經濟體構成的挑戰不亞於開發中國家。
想想歐洲,2022年俄羅斯大舉侵略烏克蘭後,歐洲被迫重新思考主流商業模式──銷售優質的工程產品。隨著供應鏈受阻,能源成本和通膨激增,歐洲仰賴他人取得關鍵物資,包括境內製造業所需的投入品,遂成為巨大的經濟包袱。再加上中國在電動車市場的支配力量越來越強,歐洲於是發現自己對未來競爭力的焦慮感與日俱增。
當然,歐洲多國經濟仍極具競爭力: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2023年世界競爭力排名前20名中,歐洲就占多數,丹麥、愛爾蘭和瑞士更是名列前茅。但歐洲的大型經濟體排名卻逐年下滑。德國2023年掉到第22名,比2022年退步7名。法國名次滑落5名,落居第33。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一份報告指出,一大問題是,歐洲雖然在永續性與包容性方面領先全球,但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卻顯得落後。2022年,歐洲的人均GDP比美國低27%,其中約一半的差距可歸咎於文化常規(歐洲人平均每人一生之中工作的時數比較少),另一半則肇因於生產力水平的落差。提升生產力現已是歐洲決策當局關切的核心議題,一部分必須透過發展高科技產業來對症下藥。
這種做法在美國顯然已奏效,美國研發支出占3.5%的GDP ,低於南韓(4.9%)和以色列(5.6%),但遠高於中國(2.4%)和歐盟(2.2%)。這些經濟體在人工智慧、綠能科技和量子運算等策略性領域,都已投注可觀的心力於軍民兩用研發(dual-use R&D)。美國突出之處在於,儘管政府也提供資助和獎勵,主要透過2022年的《通膨削減法》,但主導未來十年4000億至5000億美元R&D投資計畫的卻是民間企業。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一份報告指出,R&D是「創新良性循環」的一部分,讓美國的科技領導地位得以維繫。舉例來說,美國就吃下了46%的全球半導體設計市場。拜其尖端科技之賜,美國半導體產業享有59%的毛利率,比競爭對手高出11個百分點。2020年,美國半導體營收達到2080億美元,是排名第二國家營收的兩倍。
但美國高科技發達並非人人都模仿的來,一部分憑仗其龐大、活力充沛的資本市場運作。2022年,美國股市總市值比歐洲高了兩倍半。以GDP占比來看,美國2022年總市值超過158%的GDP,低於台灣(195%的GDP),但高於其他任何國家,包括中國(65.4%)、日本(126%)、德國(45.5%)和印度(103.7%)。
挾著財力深厚的資本市場,美國擁有優勢地位,能夠提供資金支持高風險的R&D,而且,更重要的是,獎賞並留住人才。其他經濟體,包括中國、歐盟、日本以及大多數開發中國家,在這方面無法競爭,尤其因為相形之下,他們的銀行業體系仍對風險避之唯恐不及。
認清美國在高科技產業的相對優勢,中國專注於在中階科技領域──工程與營運生產和配送營運──厚植實力。這打開了大規模全面競爭之門。自2014年以來,中國的高科技產品出口領先全世界,全球市占率超過30%;2000年以來,附加價值毛額占比已提高到原來的三倍。
對開發中國家來說,這意味著要在中階科技產業競爭將非常困難,遑論先進經濟體(以及能見度越來越高的中國)占優勢的高科技產業。再加上他們資助投資的量能有限,又依靠全球或區域市場臍帶獲得規模經濟,如何施展經濟政治手腕就愈發變得挑戰重重。
有些顯而易見的優先事項。為達成科技升級,各國必須儘可能投資數位基礎建設與教育,以及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相關的計畫。為因應主要經濟體日益升高的保護主義氣焰,他們很可能也會擴大支持國內的「巨頭」,即使這麼做會進一步助長市場碎片化。
但整體而言,未來數年,我們或許會見到更多的發展策略實驗。開發中國家只能祈禱,美國與中國的競爭升高至衝突之前,兩大強權先達成某種大和談(grand bargain)。
(翻譯:余雅薇,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n Age of Great-Power Competition》,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先誠實再成交」是真的! 永慶房屋推出獨家「誠實安心認證」保障消費者權益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