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經濟視角:反傾銷減少依賴 歐美對中國內外有別


艾西亞(Alicia Garcia Herrero)

●法國外貿銀行(Naixi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

●歐洲智庫布魯蓋爾高級研究員





泰爾齊(Alessio Terzi)

●歐盟執委會經濟學家




 



再過不到一個月,來自商界、政府、民間團體和國際組織的領導人將前往中國,參加世界經濟論壇的年度「夏季達沃斯論壇」,預計將聚焦下一個成長新領域,而中國經濟必將成為焦點。眾所周知,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努力實現政府所期望的經濟成長率,但它面臨諸多問題,包括大量資本外流房地產泡沫、初露險象的債務危機等等。然而,精確分析中國的經濟現狀卻十分困難,畢竟取得官方數據的管道愈來愈少,一些分析師對北京對外公開的GDP數據打問號,質疑其可信度。



 



預計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幾個與中國有關的議題中,貿易可能占據顯著位置,因為中國貿易對世界其他地區有著直接影響。 2020 年與2021 年,中國的出口表現非常亮眼,當時中國擁有多餘的產能,能為因疫情而封鎖的世界生產產品。2023年,中國官方數據顯示,貿易順差為8230億美元,是新冠疫情前的兩倍多。(雖然自2022年以來,中國的出口下降,但這是很高的基期所致)。



 



此外,由於中國用國產品替代外國商品,尤其是製造業,所以進口一直低迷不振。直觀地看,這一切聽起來像是一個經濟基礎非常紮實的國家的故事,讓中國近期低迷的總體經濟表現看起來像是週期性衰退,但實際情況絕非如此。



 



病態的症狀



 



出口通常被認為有利於帶動新興經濟體的成長,因為出口代表外部有需求,而外部需求反過來會支持落後經濟體趕上先進國家(因為相對於高收入經濟體,落後地區的人均收入成長更快)。近幾十年來,中國的情況明顯如此,在其他亞洲經濟體也發現了類似的模式。事實上,自 1950年代以來,新興市場的所有「成長奇蹟」都與出口的快速成長有關。



 



但是,中國巨額貿易順差並不是經濟復甦和產業升級的標誌,反而恰恰相反。中國在全球出口的占比居高不下(包括21% 的製造業貨品出口),這直接源於政府未能透過降低國民儲蓄率來提高國內消費,而今國民儲蓄率仍居高不下。如果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將嚴重阻礙中國邁向高收入國家的進程。



 



過去二十年來,中國依賴房地產拉抬對固定資產的投資,進而帶動內需。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榮景降低了多年來一直居高不下的經常賬赤字,尤其是在 2008 年金融危機之後。然而即使在那段房地產景氣很夯的期間,國內消費仍然低迷,僅占GDP的35% 左右,大約是已開發國家平均值的一半。更糟的是,由於開發商過度舉債以及普遍存在開發過度的現象,房地產榮景很快變成泡沫。



 



投資邊際回報率愈來愈低,加上監管機構對房地產開發商的監管趨嚴,中國宏觀經濟嚴重失衡的問題現已暴露無遺。經常賬再次出現巨額盈餘就是一個明顯的跡象,而從過度依賴房地產投資轉向過度依賴製造業投資,情況只會變得更糟。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結構性轉變一部分是因為大規模推動產業政策所致。補貼只是冰山一角,約占GDP的 2%。導致製造業熱的原因在於找不到其他更好的投資標的,加上房地產和公共基礎設施的投資回報率偏低。



 



投資對象從房地產轉向製造業,導致產能過剩,超過中國經濟所能吸收的程度。此外,中國消費者對經濟前景充滿疑慮,因此國內消費依然低迷,民眾可自由支配的儲蓄金居高不下。可以理解消費者看跌的情緒,畢竟中國消費者在封城期間忍受了毫不留情的「清零」政策,目睹監管機構任意打壓遊戲和補教等產業。再者,他們還感受到日益上升的通縮壓力,尤其是在房地產市場。如果家庭財富一大部分來自於所擁有的房產,房價普遍下跌將讓你覺得自己變窮,進而減少消費意願。



 



傾銷和去全球化



 



大量投資製造業,加上國內需求低迷,可以預見的後果是:物價下行的壓力以及產能過剩。這種情況下,只能依賴外部需求填補空缺。總得來說,中國不僅出口更多的製造業商品,也盡可能將這些商品運往全球各地。



 



其中一個主要市場是歐盟,儘管歐盟經濟規模小於美國,但仍然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歐洲一些公司以前在某些商品上具有競爭優勢,而今被中國出口取代的趨勢尤其明顯。例如,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BYD)在歐洲電動汽車的市占率從2019年的0.4%成長到2023年的8%;一些人估計,中國出口的電動車在歐洲電動汽車市場的占比可能在2024年進一步上升到25%。至於電池和太陽能板,歐洲也高度依賴中國,從中國進口的占比分別高達80%和90%。



 



放眼全球,大家對於其他經濟體是否準備好以及能否吸收中國過剩的產能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方面,美國愈來愈抵制進口中國產品,尤其是戰略產品,例如綠色科技。拜登政府不僅將中國產品排除在龐大的綠色產業補貼計畫之外,還考慮以國家安全為由全面禁止某些產品的進口,並提高電動汽車、電池、半導體、太陽能板等進口商品的關稅。



 



而歐盟則呼籲採取「降低風險」做法,減少對中國進口產品的依賴,並對中國的補貼展開多項調查,涵蓋電動汽車、風力發電廠、太陽能廠、鐵路公司、醫療設備和鍍錫鋼板等領域。但目前,歐洲經濟體仍對通商保持開放態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訪問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確保歐盟能繼續維持這點。(系列二之一



 



(翻譯:張瑩,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China’s Economy Cannot Export Its Problems Away》,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先誠實再成交」是真的! 永慶房屋推出獨家「誠實安心認證」保障消費者權益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