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金融視角:央行獨立性壓力漸增 恐加速通膨捲土重來

羅格夫(Kenneth Rogoff)    2024年06月17日 07:00:00

羅格夫(Kenneth Rogoff

國際貨幣基金前首席經濟學家

哈佛大學經濟學和公共政策教授




 



如果聽信中央銀行官員的說法,人們會認為最近這一陣子的高通膨只不過是新冠疫情過後,極端不確定情況下的預測失誤。儘管這種說法目前在市場和金融媒體盛行,但它所假定的央行獨立程度,在當今動盪的經濟和政治環境中根本不切實際。即使央行能設法在可預見的未來讓通膨率降到2%,未來5-7年內再次出現通膨飆漲的可能性也大增。



 



這並不是說某位央行總裁不值得信任,而是多數央行並不像許多人認為的那樣獨立自主。在政治兩極化、政府負債累累、地緣政治緊張和去全球化的環境下,央行不可能有絕對的自主權。作為非民選技術官僚的央行總裁可能擁有短期操作的獨立性,但政府最終握有任命權並監督預算。在許多國家,政府還有權重新設定央行的使命。



 



盲目相信央行設定通膨目標,並視現有安排為神聖不可侵犯的經濟學家,並未認識到所謂央行獨立有助於控制通膨的信念只有不到40年歷史吉德蘭(Finn Kydland)和普萊斯考特(Edward Prescott)因為提出貨幣政策中的通膨偏差理論,而獲得200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但他們提出的解決方案——僅指示央行遵循具體的指導方針——卻顯得過於天真,而現代的通膨目標制度或所謂的泰勒法則也是如此。



 



問題在於簡單的規則勢必會遇到運作效果很差的時期,而必須徹底修改。例如在全球金融危機後,各國央行總裁對於形成限制性政策利率的看法就發生巨大變化;如今這種情況似乎再度發生。在這些關鍵時期,央行非常容易受到政治壓力影響。



 



事實上,新冠疫情使沈寂多時的政經力量再度受到關注,正如我在近期與艾夫魯茲(Hassan Afrouzi)、哈拉克(Marina Halac)和亞里德(Pierre Yared)合著的一篇論文中所說,這些力量不太可能很快消失。雖然疫後時期的特點是不確定性增加,而難以預測總體經濟趨勢,但這正是央行更傾向於冒著高通膨而非大規模衰退風險的時候。畢竟人們或許不喜歡通膨,但更討厭嚴重衰退和金融危機。



 



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和全球經濟成長減緩,經濟不確定性可能繼續升高。部分原因在於儘管央行的各類「新凱因斯主義」預測模型有很多功能,但基本上都是根據推斷。換言之,它們能在穩定狀況下表現良好,但往往無法預測重大的轉捩點,因此在這種央行極易受到政治壓力的關鍵時刻,尋找歷史相似之處或借鏡他國的經驗通常會更有效。



 



雖說通膨飆漲並非每年都會發生,但另一波通膨可能比市場預期更早出現。面對經濟的不確定性,各國央行可能不會以高通膨為目標,但很可能透過調整利率政策,使這種結果比嚴重衰退或金融危機更有可能發生。



 



儘管經濟學家都熟知這種通膨偏差,金融市場卻未認識到這一點,或許是因為央行的資訊傳遞在過去幾十年裡變得特別有效。央行官員明白一旦市場對他們的意圖有所懷疑,利率很快會反映通膨預期上升。然而這種認識不太可能幫助他們抵抗政治家的壓力,因為後者往往只關注下次選舉,可能優先考慮其他問題而非穩定短期通膨。



 



雖然各國政府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加強央行的獨立性,但在當今民粹主義盛行下,不太可能採取這樣的做法。比起確保通膨停留在目標區間,央行會承受壓愈來愈多壓力,被迫去關注一些它們缺乏必要工具、專業知識或政治合法性來解決的事務,例如不平等、氣候變遷和社會公正。



 



中央銀行的目的無疑是達成其設定的通膨目標,但始終需要警惕其政治老闆。為了在日益增加的壓力下保持獨立性,央行需要靈活變通並偶爾做出讓步,而這可能導致未來10年內再次出現那種新冠疫情後的通膨飆升。因此務實的投資者應該明白,即使中央銀行現在設法控制住高通膨,通膨捲土重來的速度也一定會比目前多數的預測更快。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Central Banks' New-Old Inflationary Bia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先誠實再成交」是真的! 永慶房屋推出獨家「誠實安心認證」保障消費者權益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