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風險視角:美中對立加劇 削弱美維持全球經濟開放能力

坎培聶拉(Edoardo Campanella)    2024年01月24日 07:00:00

坎培聶拉(Edoardo Campanella)

●哈佛甘迺迪學院商業與政府中心高級研究員




 



過去三年來,新冠肺炎疫情和烏克蘭戰爭暴露出源自於全球經濟整合的弱點。現在,世界各國的政府與企業已把縮短供應鏈、重建國內產能和供應商多元化視為第一優先。但這些反應的動機不只是務實的風險管理考量,也出自於經濟自立目標,但這種渴望可能帶來威脅,使全球經濟穩定重組脫離軌道。



 



美國總統拜登在2022年國情咨文演說中承諾創建一個自給自足的經濟,「從航空母艦甲板到公路護欄鋼板,自始至終都在美國製造,全部都是」。這些承諾具現於「晶片與科學法」(CHIPS and Science Act)和「通膨削減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IRA)中,提供大規模補貼與稅務減免以獎勵國內製造。拜登政府也擁抱「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概念,意指某種以國家安全與規範論證為基礎的區域性自立。



 



各國紛紛採取因應措施。法國總統馬克宏提議,歐盟應推行自己的「歐洲製造」策略。但生產轉向境內不只局限於先進經濟體。印度總理莫迪也信誓旦旦表示,將創造一個「自立的印度」;而中國對自立的追逐在疫情爆發前早已展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8年就重新高呼毛澤東的「自力更生」口號。



 



自我依賴與保護主義截然不同。名義上的目標不是要維護特定的公司或產業、或瓦解其他公司或產業,而是要在一個安全性減弱的世界建立起本國的韌性。作為內觀式的自保策略,而不是外觀式的懲罰計畫,這乍看下似乎是良性的,甚至可說是合理的。但這其實是幻象。以自立回應一個偏離經濟開放的世界,即使可以理解,仍冒著助長更多系統性動盪的風險。



 



今日各國朝經濟自給自足傾斜,是美利堅治世(Pax Americana)式微的徵兆之一。美中對立加劇,民主與獨裁政權之間的鴻溝日益擴大,愈來愈削弱美國維持全球市場經濟開放的能力。



 



根據國際關係理論,維繫國際市場開放的一大先決條件,是有個備受信賴的霸權,能致力於落實全球規則並增進全球公益。一旦這個具支配力的強權失去扮演這種角色的能力或意願,市場通道就突然變得處處阻斷。該霸權為捍衛自己的全球地位,將運用保護主義來抑制新崛起的挑戰者,同時減少對維持國際秩序的投入。因應這種變局,新興挑戰者,像是今日的中國,將藉由挑戰國際體系的正當性破壞現行體制。



 



近年來,種種跡象顯示,美國對捍衛全球自由秩序的投入程度遞減。在川普總統任期內,美國公然否定過去70年來積極投入國際事務的原則與意義。拜登就任總統初期雖向國際宣告「美國回來了」,但他的政府只稍稍修補之前四年造成的傷害,美國至今仍把貿易當武器對付中國,並且追求一種排外的產業政策。與此同時,中國乃至於其他新興經濟體,一直以自己的機構與夥伴關係為中心,打造某種平行的國際體系



 



因此,這世界正處於一種愈來愈不穩定的平衡狀態。儘管正式說法是,國際經濟秩序依然存在,但實際上已不再提供穩定性,以致世界各國別無選擇,只能設法厚植國內產能並建立區域聯盟。隨著這世界沿著民主與專制界線分裂為二,國際交流將更依據政治歧視,而不是相對優勢。



 



歷史上,提倡自立的智識領導人物──從肯普弗(Englebert Kaempfer)、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費希特(Johann Fichte)到甘地(Mohandas Gandhi)以及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都誤以為這種策略因為隔絕可能引發戰爭的外國影響力,必將促進國際和平。但自給自足的閉關自守性質,將無可避免地牴觸對更大經濟區域或取得不可得物資的渴望。



 



逾一世紀前,諸多歐洲帝國試圖獲取對饒富經濟價值地區的排他性控制權,加劇了強權衝突,進而引燃延燒整個19世紀的戰火,最終在1914年爆發薩拉耶佛事件,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同理,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間,日本帝國設法藉由擴張亞洲版圖,降低在關鍵商品上對美國的依賴,卻讓自己捲入與西方列強在此區的直接對抗。今天,作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至關重要的環節,台灣地位爭議引發的緊張情勢,更是這種風險的縮影。



 



假如全球經濟四分五裂的趨勢持續下去,強權緊張關係可能愈演愈烈,升高爆發衝突的可能性。或者,美國可能接受自己霸權地位日益減弱的現實,在持續發揮可觀影響力的同時,仍可領頭改革全球治理,提升其包容度和共識性。那正是這世界要重建國與國信任並鼓勵經濟開放所必需。



 



目標應該是國與國之間的相互依賴。若欲防止全球經濟陷入代價高昂的碎片化、四分五裂成各踞地盤的集團,我們就必須少談專制vs.民主的論調、多努力把經濟議題從價值觀相關顧慮抽離,並恢復聚焦全球異中求同的外交關係。



 



自立策略必定導致系統性亂局,因為關鍵的物資和市場變得無法取得。企圖以排他性方式建立國內產能,從未如倡議自立的人士所言,給國家帶來韌性、給國際帶來和平 ;相反地,這種政策往往是衝突的預兆。



 



 



(翻譯:余雅薇,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Economic Self-Reliance Is a Dangerous Delusion》,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永慶房屋用品牌廣告彰顯房仲核心價值「誠實」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