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格夫(Kenneth Rogoff)
●國際貨幣基金前首席經濟學家
●哈佛大學經濟學和公共政策教授
2024年已經過去一個月了,人們對全球經濟仍保持審慎樂觀的預測,大多數央行和分析師預測經濟不是軟著陸就是可能不會著陸,就連我那位以看跌聞名的同僚羅比尼(Nouriel Roubini)也認為,出現最壞情況的機率微乎其微。
上個月,世界經濟論壇在達沃斯舉行時,我接觸到的企業執行長和決策官員也都有類似看法。2023年儘管利率急劇上升但全球經濟並未陷入衰退,讓許多專家對2024年感到樂觀。當被問及這種樂觀情緒從何而來時,他們要麼指出美國優於預期的經濟表現,要麼預測人工智慧將催化人們迫切期待的生產力激增。正如一位財政部長所說:「如果你生性不樂觀,就不適合當財政部長。」
世界各地的經濟學家似乎也抱持同樣觀點。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24年1月份《首席經濟學家展望》發現,雖然多數受訪者預測2024年全球經濟將溫和下滑,但大部分人並不特別擔心,而是把意料中的經濟減緩視為對通膨壓力的健康修正。
就連葉門叛軍「青年運動」襲擊紅海商船造成全球貿易中斷,以及烏克蘭和加薩正在發生的戰爭,也未動搖分析師和商界領袖的雀躍之情。美國股市創下歷史新高,一向保守的國際貨幣基金也調高成長預測,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將全球經濟成長面臨的各類風險評估描述為「大致平衡」,這與該組織通常告誡各國財政部長不要濫行擴大支出的說法大相徑庭。
在今年有數十個國家(佔全球一半人口)的選民都將前往投票所的關鍵選舉年,政府支出將會激增。在總體經濟學中,這種現象稱為「政治預算週期」:正在台上執政的政治家希望刺激經濟以提高自己連任的機會,因此會增加公共開支、擴大赤字。
儘管人們對經濟預測的共識相對樂觀,但最近事態的發展顯示,全球經濟成長面臨不利的風險。首先,對於中國政府公布2023年經濟成長率為5.2%,我深表懷疑。
GDP成長率在中國一直都是充滿政治色彩的問題,過去這一年尤其如此──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藉由開除國防部長和外交部長等眾多高官,來鞏固其一人統治。隨著中國經濟陷入通縮、房價下跌和需求疲軟的困境,越來越多證據顯示中國的經濟困境遠未結束──而習近平則決心要操縱輿論。
經濟持續減緩加上房地產行業崩潰,可能把中國推向日本式「失去十年」的邊緣。對於這具背負著倒閉房地產企業和地方政府債務緩慢前行的殘破身軀,顯而易見的凱因斯式解決方案是向家庭直接發放現金。但基於中國消費者更喜歡儲蓄(與揮霍的美國消費者形成鮮明對比),而且政府債務迅速增加,中國陷入債務-通縮螺旋的可能性似乎越來越大。
與此同時,歐洲經濟雖然在2023年躲過了衰退,但外界普遍預期今年的經濟成長依然欲振乏力。此外,歐洲國家始終不願投資自己的國防,意味著一旦美國前總統川普在2025年重返白宮,他們可能被迫進行痛苦的調整。令人擔憂的是,歐洲領導人似乎沒有為這種情況做好準備,即使烏克蘭戰爭使他們的彈藥庫存消耗速度比補充的更快。
歐洲還在努力應付美國《通膨削減法》對經濟造成的衝擊,該法利用稅賦優惠政策來引誘歐洲企業轉移到美國。雖然這部法律表面上是為了加快美國的綠色能源轉型,本質上卻是一項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它可能在短期內提振美國經濟,但長期後果可能與1930年頒佈的《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如出一轍,後者引發了國際貿易戰爭,加劇了大蕭條。
然而,比起川普計畫對幾乎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的關稅,拜登的貿易保護主義還算溫和,前者可能對全球貿易體系造成嚴重的破壞。歐洲國家支持拜登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與川普不同之處在於,拜登一再重申會致力於遏制俄羅斯的擴張主義。
令人憂心的是美國的民主黨與共和黨人似乎都對削減政府開支不感興趣,更別提要減少赤字了。無論今年11月大選後,哪一黨會控制國會,赤字開支暴增幾乎已成定局。但如果實際利率像許多人預期的那樣持續走高,政府或許就要被迫在極不受歡迎的財政緊縮政策和施壓聯準會允許另一波通膨之間做出選擇。
儘管人們普遍認為全球經濟即將軟著陸,但近期的趨勢卻不容樂觀。在全球面臨又一個動盪之年時,決策者和分析師需要牢記,如果跑道本身就位於地震帶上,軟著陸也就沒有多大意義。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Don't Count on a Soft Landing for the Global Economy》,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