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恩(David Keen)
●倫敦政經學院衝突研究學教授
安德森(Ruben Andersson)
●牛津大學社會人類學教授
在現代希臘詩人卡法非(Constantine Cavafy)的詩作《等待蠻族人》中,令人們倍感恐懼的蠻族從未出現。於是,該詩作質疑「沒有蠻族人我們該怎麼辦?那些人是某種解決方案」。
我們似乎已經對於有用的「蠻族人」出現成癮性。從恐怖分子、毒梟到人口販子乃至於難民,我們的政治之中似乎充斥著簡化的威脅和輕率的解決方案。因此,舉例而言,國會共和黨人告訴民主黨人,除非採取激進措施阻止移民和尋求庇護者在美國南部邊境的流動,否則他們將不會支援對烏克蘭提供更多軍援。
對大局的理解,在上述爭議聲中陷入了迷失。「反恐戰」、「反毒戰」和打擊非法移民,均表現出某種我們稱之為「破壞經濟學」的模式:這是某種功能失調的狀態,隨著政客、承包商和執法人員利用上述狀態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所謂的威脅會不斷朝著惡化的方向發展。
冷戰結束之際,一則出現在五角大廈外牆上的惡搞個人廣告內容,完美反應了這一模式:「誠徵敵人:成熟的北美超級強權為軍備競賽、第三世界衝突和全面對抗尋找敵對夥伴。要求必須具有足夠的威脅性來說服國會通過軍事財政預算案。」
無論如何,蠻族人總能適時出現。在2008年(按照2010年美元幣值調整),美國年度國防開支已高達6965億美元,而在雷根擔任美國總統的20世紀80年代,平均國防支出僅為5170億美元。且北約非但沒有消失,反而在不斷拓展。
與此同時,至少從國防承包商、拘押集團以及安全機構的角度而言,打擊毒販、走私者和移民,一直是一份讓他們拿到手軟的厚禮。美國邊境巡邏隊的預算,在過去30年之間成長10倍以上,歐洲邊境安全費用也同樣飆升。反恐戰爭的支出更達到令人震驚的8兆美元之多。
除了從炒作上述威脅中受益的西方政客和企業外,「夥伴國」也在悄悄利用前述體系獲益。1996年瓜地馬拉內戰結束時,神秘的反叛亂組織簽署協定支援反毒戰爭,但很快就淪為其聲稱要打擊的犯罪團夥的同謀。
同樣,在利比亞,格達費發現他可以透過威脅「把歐洲染黑」,並承諾控制他自己出資的國際恐怖主義,來緩和其國際孤立狀態。很快地,其他很多人都學會了在「反移民戰爭」中推銷自己的合作,有時甚至會為提高要價而進一步擴大威脅規模。
這是個老掉牙的遊戲。在一個世紀前的禁毒禁酒戰初期,執法者往往透過和幫派相互勾結而獲利。雙重博弈在越南以不同的形式出現,按照某位美國將軍的說法,南越軍隊將戰爭保持在「適當的水準」以求延長美國的援助。在反恐戰爭期間,阿富汗軍閥在提出補救措施的同時,進一步加劇了對外國佔領者的威脅。斯里蘭卡和敘利亞政權以同樣藉口來助推當地的仇殺。
於是威脅只能惡化。但事實證明,上述「戰爭」極其持久,因為對抗源源不斷的「蠻族人」,可以在政治和經濟領域帶來豐厚的回報。
上述進程的關鍵環節是虛假的資訊環境。即便大規模監禁、 毒品量激增、走私網路強化以及難以計數的邊境死亡和近百萬反恐傷亡極大推高了相關成本,但公眾卻像走進了一座充滿鏡子的迷宮。就像美國曾在越南用過的「擊殺人數」指標一樣,這項可怕的統計資料,被扭曲到看起來似乎是成功的證據。
在新公共管理學派思潮的影響下,對預算極其敏感的官僚競相展示「優異指標」,讓公共管理學越來越像一門生意經。我們的戰爭也不例外。在反恐戰爭中,叛亂分子的死亡數支撐了對海珊、伊拉克的蓋達組織和伊斯蘭國取得「勝利」的幻景。在反毒戰爭中,記錄有多少罌粟田被毀或士兵部署的統計資料則標誌著「成功」。一旦局面急轉直下(當西貢落入越共手中,或者塔利班掌控了喀布爾),這樣的粉飾太平無不令公眾倍感震驚。
在蠻族人的政治套路中,恐懼一直是忠實的朋友。正如麥克亞瑟將軍曾於1950年代表示的那樣,「國內總會有某些可怕的邪惡勢力,或某些可怕的國外勢力將會吞噬我們」,除非我們團結起來支持政府。如今,川普表示移民正在「毒害我們國家的血液」,英國首相蘇納克也透過暗示「敵人」正利用移民作為破壞歐洲穩定的「武器」,來推銷其令人毛骨悚然的移民政策。
我們仍有可能擺脫前述「破壞經濟學」的困境。認識到「戰爭」真實代價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步驟。令人鼓舞的是,隨著其失敗和代價變得越來越明顯,反毒戰在許多國家,正開始由以健康為核心的政策所逐漸取代。
但在其他領域,很容易將失敗說成是新的成功。政客們競相作出「安全」承諾,來應對相互交織的「全新危機」。哥倫比亞大學歷史教授圖澤(Adam Tooze),在面對令人倍感疑惑的多重危機時曾明智地指出,想靠單一方案來解決所有問題已經不可能。但人們的迷失方向,卻似乎不斷強化著快速解方的吸引力。
無論通過打擊移民或發動反毒、反恐戰爭,我們必須克服對於使用激進手段削減供應的簡單癡迷。相反地,我們可以從對付需求來著手解決問題。我們必須充分認識無休止的「戰爭」套路如何助長多重危機。憑藉可疑的指標和娛樂政治,我們的領導人在世界燃起熊熊大火的同時繼續苟且下去。如果我們不能戒除「撻伐蠻族人」的嗜好,那麼真正的蠻族人可能就是我們自己。
(本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王能斌)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Polycrisis Industrial Complex》,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