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欽斯基(Steve Kaczynski)
●Web3創業家、顧問及評論員
柯米納斯(Scott Duke Kominers)
●哈佛商學院企管學教授,
●哈佛加密、金融科技與Web3實驗室共同負責人
這些用途說明了為何NFT大受歡迎,成為定義和交易數位影像及其他媒體檔案所有權的途徑。在NFT問世前,想建立這些市場特別難,因為與潛在買家分享某個媒體檔案,通常形同免費贈送。(那正是為什麼影像資料庫傳統上都只以低解析度或標上浮水印的檔案呈現,也是為什麼線上音樂市集通常只允許試聽歌曲的一小段而已。)展望未來,很容易想見同樣的用途將延伸到數位交易卡、遊戲內虛寶,甚至於圖書館藏書。
同時,無法移轉的NFTs,則可用來確定數位資格驗證,無須透過第三方。一項認證完成某課程或學程的「數位證書」NFT,透過與持有者數位錢包連結的平台,即可自由閱讀並鑑定為真。(例如,LinkedIn可輕鬆驗證你是否真的完成哈佛商學院的某個「高階主管教育課程」。)
同理,NFT可落實跨越平台訂閱或加入會員。不必為了訂閱刊物,而在不同出版商分別建立帳戶,只要在數位錢包裡持有一個訂閱NFT,就能解鎖取閱。再者,NFT可用來賦予人們對醫療紀錄等個人資料的直接控制權,讓病患可把他們的資料無縫轉移至新的服務提供者,免去目前這麼做引發的種種麻煩。
在一個對AI造假和冒名頂替顧慮日益升高的世界,創造能夠互通、不認平台、可安全驗證的身分紀錄,讓人能用來證明自己確實是本人無誤,當然能創造很大的價值。這種種「驗明身分」的NFT利用離線的身分證明,來產生一種鏈上(on-chain)數位資產,可在個人理財、電子商務和社群媒體場合用來確認身分。
最後,在以上種種使用案例中,數位資產擁有人和第三方都能輕易在NFTs的基礎上,創造出超出單純持有的價值,至少就公共區塊鏈而論是如此。這些功能上的用途在屬性和規模上大不相同,從執行私人聊天室存取權,到提供免費商品,甚至到分享智慧財產權,五花八門。活動贊助者可以運用票券NFT,作為一把進入某線上粉絲社團的數位鑰匙。或者,一本像《經濟學人》這樣的刊物,也可開放讓任何持有Project Syndicate 訂閱NFT的讀者免費閱讀,而無須與 PS本身的資料庫互動。
凡此種種,都使NFT成為鼓勵消費者參與的理想技術。有別於先前各種舊版數位產品, NFT是真正由持有人擁有,而我們都知道,更強的擁有感可以提升品牌依附。若你真的擁有一件珍貴的物品,比方說某熱門電玩遊戲內的寶物,就會有動力協助那個遊戲持續營運並吸引新玩家。同時,NFT的互通能力讓它們能輕易向他人展示,並當作線上身分的一環,在數位領域通行無阻。
區塊鏈品牌塑造
提到此議題,NFT所能促成的去中心化價值創造,也可能有助益。NFT讓某個品牌的愛用者公開亮相,並讓他們與其他粉絲互相連結成一個彼此強化的網絡。藉由在初期持有者團體之間建立起社群,NFT品牌可培超級粉絲,讓他們在線上熱情交流,並且吸引新的愛用者。我們將目睹一種強大的數位品牌塑造新模式形成。
無論是新品牌,或根基穩固的品牌,都可運用這種策略。NFT原生品牌,像是無聊猿遊艇俱樂部(Bored Ape Yacht Club)、胖企鵝( Pudgy Penguins)和VeeFriends,都從NFT蒐集起步,並善用由早期採用者(即其NFT的持有人)組成的社群,作為向更廣大消費者市場提供產品的跳板。同理,老字號的公司,像是Nike、保時捷(Porsche)、The Hundreds乃至於《時代雜誌》,都已推出NFT蒐集活動,並鼓勵粉絲和追隨者在線上發抒對各自熱愛品牌的熱情。
例如,星巴克奧德賽(Odyssey)NFT會員獎勵計畫「星禮程」的會員(由我們當中的一人,卡欽斯基,擔任社群領導人),可以蒐集呈現星巴克經典女神和超人氣南瓜風味那堤圖像的NFT。許多人隨即在線上炫耀這些數位資產。由於後台軟體的運作方式,幾乎任一種NFT都能扮演這種角色。一個起初只是棒球賽或芭蕾舞表演入場券的NFT,可能演變成獎勵計畫的台柱,解放出一個興趣志同道合的社群,並且給予高價值顧客獨特、有質感的好康(例如到球場參觀,或有機會與他們最喜歡的首席女芭蕾舞伶會面。)
消費者從這些類型的NFT用途看得出直接價值,不像加密幣,除了有興趣交易加密幣外,某些人可能看不出持有的理由。有些人可能在購買普通票券、買咖啡或完成線上課程時,收到生平第一個NFT。隨著這種經驗更常發生,人們就會進入區塊鏈生態系、建立數位錢包,然後與更多的第三方應用連結。
因為單一數位錢包可跨越眾多不同的平台彈性使用,將會形成一種正向的反饋迴圈,以這種方式採用加密幣的消費者,可以更輕易取得並使用其他類型的數位資產。隨著消費者愈來愈適應擁有自己的數位資產,並且在網際網路上彈性使用,他們甚至可能開始要求其他品牌和網路平台也提供同樣的體驗。
因此,即使是最簡單的消費者NFT用途,也有潛力演變成一股推動加密幣使用普及化的重大驅動力,把愛用者與品牌、他們喜愛的點子連結起來,進而促使企業紛紛創造更多機會讓顧客那麼做。(系列二之二)
(翻譯:余雅薇,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Rise of Consumer Crypto》,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