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競爭視角:培育科技獨角獸 中國需要更好的創新生態系統

沈聯濤(Andrew Sheng)&肖耿(Xiao Geng)    2024年04月10日 07:00:00

沈聯濤(Andrew Sheng)

●香港大學亞洲國際經濟研究院傑出研究員





肖耿(Xiao Geng)

●香港國際金融學會主席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兼教授




 



美國長期以來在知識經濟的大部分領域稱霸,這主要是因為其創新環境很能吸引外國人才。但中國持續密切關注美國、從中汲取重要經驗,並將之在地化。中國的努力正逐漸收到成效。



 



美國遙遙領先的態勢非常明顯。從2000-2019年間,美國在《財星》全球500大企業的佔比,令其他國家看不到車尾燈。在2000年全球500大企業中,美國共佔179個,日本佔107個,中國僅佔10個;儘管中國在2020年已超車美國,但就市值、獲利能力、技術創新而論,美國企業仍然保持絕對優勢。



 



微軟、蘋果和輝達等美國科技鉅子尤其獨霸一方,相較於其中國、歐盟、日本和印度同行,其國際擴張更快,業務外包更廣。更關鍵的是,這些企業也吸引更多世界各地的人才。                 



 



事實上,美國是全球人才的首選目的地。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所吸納的高技術移民中,有近一半人才落腳美國。根據QS世界大學排名,全球前百大頂尖大學,有三分之一位於美國;前十大當中,有四所位於美國。這些精英大學吸引頂尖外籍學生,他們很可能在畢業後留下來展開職涯。



 



因此,美國現在擁有全球三分之一的高技術移民人口,他們對於形塑美國商業和創新環境功不可沒。舉例來說,合計估值達6兆美元的頂尖企業,包括Adob​​e、Alphabet及子公司Google、微軟和IBM等,總舵手均是印度裔執行長



 



中國城市一直致力於複製這項成功經驗,深圳就是典型例子。這座中國南方城市在不久之前,還只是一個小漁村,附近幾乎沒有世界一流大學。但由於當局強力支持當地大學,加上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清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等名校在此建立衛星校園,深圳自2000年起已搖身一變成為領先的科技中心。



 



各城市藉由提供具吸引力的生活方式、支持性的商業環境和強大的供應鏈連結架構來吸引頂尖人才。(眾多發展中經濟體所青睞的)工業園區在這方面大有助益,但要打造工業園區並不容易,因為需要技術、企管和政府服務方面的人才,以及金融、法律和物流等領域的周邊服務。



 



融資也是另一個關鍵難題。如果高科技公司無法取得發展所需的資金,繁榮的創新生態系統就不可能存在。但對中國企業來說,要取得外資已日益困難。自2018年以來,包括華為和比亞迪在內的數百家中國企業,面臨美國和歐洲的新制裁或限制。許多跨國公司為了遵守本國法規,已決定與中國供應鏈「脫鉤」,儘管這可能導致生產成本提高。



 



然而,外資並非絕對必要。在矽谷,創新科技公司轉向私募股權(PE)和創投(VC)基金募資以利發展。這些美國基金通常利用投資上一代「獨角獸」(指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私人企業)的收益,不斷投資下一代「獨角獸」。美國創投協會報告稱,美國私募股權基金約80%投資在成長和發展階段的公司。



 



但在中國(包括香港在內),此類基金的規模往往小於美國同行:2021年,美國私募股權基金平均規模近10億美元,而中國僅約2000萬美元。此外,中國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在尖端技術方面也缺乏經驗和專業知識。



 



這對中國來說意味著嚴峻的挑戰。從宏觀政策角度來看,私募股權/創投基金是藉新技術和管理知識促成供應鏈升級的重要催化劑。因此,當中國企業尋求採用新技術、提高生產力、擴大和發展海外市場時,將主要由這些基金,而非傳統銀行或公共金融市場替其大部分風險資本進行融資。



 



但科技投資的期限往往較短,私募股權/創投基金若要退出部位,還須仰賴流動性較高的股票市場。為了要吸引能夠在另類或非傳統金融工具中承擔更大風險的長期機構投資者,透明、具彈性和流動性的資本市場也是必要的。動用保險、退休金和社會安全基金也很重要,因為這些基金擁有長期儲蓄和投資視野,可以為技術創新(以及基礎設施投資)提供資金 。



 



截至目前為止,中國領導人一直致力於打造國家所需的創新生態系統,包括具流動性和透明性的公共和私人融資機制。在中美競爭的脈絡下,這相當於是巨大劣勢。若要與美國競爭,中國需要培育自己的科技獨角獸,並打造足以在速度、規模和範圍上與美國匹敵的全球平台。



 



(翻譯:吳巧曦,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China Needs a Better Innovation Ecosystem》,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先誠實再成交」是真的! 永慶房屋推出獨家「誠實安心認證」保障消費者權益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