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格夫(Kenneth Rogoff)
●國際貨幣基金前首席經濟學家
●哈佛大學經濟學和公共政策教授
2008年爆發的美國金融危機開啟了債務超級週期,2010年蔓延到歐洲,最近又席捲了許多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目前面臨數十億美元虧損的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碧桂園,其債務困境是否預示著週期的下一個轉折?
答案仍然未明,雖然北京當局以往在遏止經濟危機方面表現不俗,但成長大幅減緩以及高債務水準帶來的挑戰,對地方政府和房地產行業而言是前所未見的。
中國目前的問題可以追溯到2008年後的大規模投資刺激計畫,該計畫很大一部分推動了房地產建設熱潮。在多年來以驚人速度建造住房和商辦大樓後,膨脹的房地產行業——占中國GDP的23%——出現收益遞減的現象。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中國的住房存量和基礎設施可與許多發達經濟體相媲美,但其人均收入仍相對較低。
與此同時,在曾經看起來像是龜兔賽跑的美中競賽,美國正在加速實現人工智慧驅動的技術創新和更高的長期經濟成長。正如備受尊敬的「華爾街日報」經濟學評論員葉偉平(Greg Ip)最近所說,「現在沒有人談論長期停滯」,所謂長期停滯是指全球需求和具經濟重要性的創新長期不足,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抑制成長和實際利率。
有趣的是,我在7年前的一次會議上也說過同樣的話。在基於我2015年的論文《債務超級週期,而不是長期停滯》(Debt supercycle, not secular stagnation)的演講中,我解釋說,危機後的萎靡不振是典型的,至少會有部分消退。然後我推測「9年後,沒有人會談論長期停滯」——也許是用誇飾法來強調論點。(我很感激我的共同小組成員德隆(J. Bradford Delong)在他的部落格之中引用我的話,也許他忘記這場會議是根據查塔姆研究所的規則舉行的。)
過去10年間,學術界和政策界的壓倒性共識是,成長疲軟基本面所帶動的超低利率時代,令世界深陷困境,事實上,今天仍然如此。舉例來說,西北大學經濟學家戈登(Robert J. Gordon)的權威歷史著作《美國增長的起落》為創新的死亡和增長的終結,提供有說服力的論據。戈登認為,1970年代後的發明——甚至是電腦革命——在經濟上遠不如蒸汽機或發電那麼重要。
億萬富翁投資者提爾(Peter Thiel)和西洋棋前世界冠軍卡斯帕洛夫(Garry Kasparov)在2012年牛津大學關於「創新或停滯」主題的辯論中,提出類似的論點。這場辯論我站在「創新」一方,指出國際西洋棋方面的進步預示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還指出商業創新難免有時會停滯不前,例如在大蕭條期間。事實上,我最擔心的從來都不是創新的終結,而是人工智慧的崛起將超過我們控制它的能力。
有強而有力的論據認為,由於人口下降,需求面陷入長期停滯。哈佛大學經濟學家薩默斯(Lawrence H. Summers)在2013年一次精彩的演講中提及,只有全球需求的持續不足才能解釋這個時代的超低利率,這引發大量解釋需求不足關於基本面的研究。進步派政治家用這項工作證明需要更大的政府來填補缺口。然而,薩默斯更為謹慎,主張增加投資基礎設施和教育,以及從富人到窮人的直接轉移——我非常同意這些想法。
但是,儘管有一些很好的論據支持長期停滯,但對持續增長放緩的擔憂被誇大了。古德哈特(Charles Goodhart)和普拉丹(Manoj Pradhan)用迅速增加的老年人口數據,質疑人口下降不可避免地會降低需求的觀點。
此外,長期趨勢並不是2008年危機之後實際利率暴跌的唯一原因;崩潰至少有部分是因為危機本身。畢竟,在大蕭條期間,利率也降至零,並一直維持此一水準直到回升。值得注意的是,10年期通膨指數連動公債的利率,目前遠高於2012年至2021年約為零的平均水準。
債務超級週期的持續時間,可能比最初預期的要長,也許是因為疫情大流行,但這是故事的關鍵部分,現在隨著中國經濟步履蹣跚,這是對接下來可能發生事情的最佳解釋。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王能斌)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Debt Supercycle Comes to China》,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