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培聶拉(Edoardo Campanella)
●哈佛甘迺迪學院Mossavar-Rahmani商業與政府中心高級研究員
破壞式技術很少會讓勞工欣然接受,對於利益會因改變現況而大受影響的其他人士也一樣。創新需要調適,而調適的代價不菲。既得利益者對革命性技術的強力抗拒,向來是昔日成長停滯期的一大因素。自去年ChatGPT推出後,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起初掀起的熱潮,如今被技術性失業的疑慮取而代之,是預料中的事。
沒人認為AI造成的破壞微不足道。根據高盛(Goldman Sachs)的研究,「生成式AI可能(在歐洲和美國)取代多達四分之一的現有工作」,行政和法律職務暴露的風險,高於營建、維修這類體力密集行業。AI現在已經能生成文本、影片和圖像,與真人製作的內容難以區分。AI在執行任何涉及辨認模式的任務方面比人類強多了,也愈來愈擅長在許多領域作基本的判定(例如,回應客服詢問)。
對AI的反彈會如何呈現,可從歷史找線索,只是有些今昔比較更貼切。最常見的是類比盧德運動者(Luddites),亦即19世紀初期藉搗毀機器反抗工業化的紡織工人。但這種比較並不適當,因為AI是數位工具,無法搗毀。同理,AI也不太可能重振工會(工業化的產物),因為受AI威脅的主要是白領工作,而不是裝配線勞工。
要尋找更適切的歷史比較,我們必須回溯到更早的中世紀,那時有強大的工匠行會(craft guilds)──由律師、公證人、工匠、抄寫員、畫家、雕刻家、音樂家、醫生等組成──歐洲各地受監管的專業技術行業。行會確保產品品質並認證執業者的資格,所以對社會有益,儘管如此,這些行會最主要的目的仍是保護自己的會員,藉排除競爭對手來圖利他們。這種壟斷行為產生龐大獲利,用來犒賞政治菁英,卻犧牲消費者利益,套句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的說法,有如「共謀危害大眾利益」。
行會通常以保守的方式對待創新。儘管行會透過技術專業化、技工向上流動和壟斷地租,促進一個有利於技術變遷的環境,但行會抗拒新的裝置和產品、禁止會員採用新奇的流程,並且抵制明知技術被禁用仍採用的勞工與其製品。地方父母官回應行會的請願,往往通過法規阻擋創新。
印刷機就是個例證。早在1440年就已發明出來,卻直到18世紀才普遍使用,因為抄寫員行會阻擋。同理,在15世紀的科隆,亞麻紡紗師傅行會禁用馬力驅動的絞輪,唯恐工作被馬匹搶走。
但這不表示行會就一定反科技。行會雖強烈反對取代勞工的創新技術,但對輔助勞工的技術通常持開放態度,因為能節省營運資本並且改善品質。
今天,許多面臨生成式AI威脅的行業──像是律師、醫生或建築師──已分別組織專業協會,事實上正是從古時的工匠行會衍生而來。特別是在歐洲,這些組織至今依然限制競爭,方法包括施加入行障礙、制定專業服務費、建立資格標準、限制使用廣告和其他措施。
展望未來,我們或許能想見,許多行業組成同一陣線,透過制定有關數據監管、道德標準或資本課稅的共通規則,設法控制AI。然而,最猛烈的反彈可能局限於特定職業,因為自動化帶來的威脅程度不一,視行業不同而有別。如同中世紀的行會,今天的職業團體也可能向持同情立場的政治人物請願,並且遊說力促藉監管控制AI。理想的情況是,這些努力將引導AI技術朝增益勞工的用途發展,而不是用來取代勞工。
再者,有些職業會自我監督,例如藉由建立新標準,規範用戶與AI的互動;基於道德理由,禁止某些任務的自動化;或基於隱私理由,限制存取某些用戶資料,因而抑制AI技術的學習潛力。比方說,醫生或許會堅稱,AI輔助的疾病診斷,要經由他們核可才算數;信譽卓著的新聞媒體,勢必會對AI撰寫的文章進行事實查核,以查驗其可靠性。
一如往常情況,某些職業的從業人員,會比從事其他行業的人更受影響。在中世紀,最富有的工匠師傅對公務機關發揮最大的影響力,常把公共政策形塑成對自己有利,而不是為行會全體成員謀福利。今天,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想必歡迎把年輕律師處理的任務(像是擬定型化契約或查找法律先例)自動化以節省成本,只要高附加價值的任務能保留給自己來執行。
一些國家也會比別國更容易受制於同業行會式的反彈。在歐洲,法國大革命後,統治者承受壓力要建立更平等的社會並釋放工業化潛能,行會於是正式消失。不過,社團主義(corporatist)心態在歐陸各地留存下來,從服務業仍一直受到過度監管即得到印證。對照下,美國就沒有工匠行會的歷史。
要讓AI的潛力充分釋放,決策官員和創新人士都應該促進能提升、而非打壓人力的用途。如果AI主要被視為威脅,而不是賦權的來源,組織力量強大的遊說攻勢將延緩、甚至破壞許多部門對AI的採用。印刷機普及速度遲緩,就提醒世人要警惕。AI開發者迫不及待引領未來的同時,應當留意昔日的教訓。
(翻譯:余雅薇,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Managing the AI Backlash》,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